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谈谈摇闪把的锻炼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9620次阅读 7次回复
阅读排行
luolei
2015-2-1 02:55:56
摇闪把号称心意母拳,几乎所有心意支系传承都强调其重要性。我所练的是心意拳卢嵩高解兴邦一支(卢嵩高->解兴邦->张道福->谭全胜),同样,这一支也对摇闪把十分看重。老师屡次强调其重要性,并要求我们多加练习。从练这一把拳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四年了,我所学的内容和一些体会是:
首先,摇闪把练的是整体,而不是局部,很多视频将其强化成对腰部或者胳膊的锻炼,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最基本的身法是牮柱式,要求从头到腰部再到脚是一根直线,前腿呈弓步,并且胯要下坐,前膝盖向前顶,后脚向里扣(其实是胯往里扣,脚自然也就跟着往里扣) ,身体却转向侧面,同时命门往外鼓。这样的姿势很别扭,但自然有它的道理和威力,它可以让人保持着身体之劲不散,可以为散手提供最优的进攻体态,可以和顺身体气血。身法正,然后进行动作练习,从定式塌下时,手不要犹豫停顿,而是一顺而下,转至胳膊肘往外时,肘有前顶之意,在打成定式、闯肘时,前肩向前撑拔,撑拔很关键,优秀的传统武术练法,是必带撑筋拔骨的功法的,比如易筋经等等,其目的就是使改造我们的身体,使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潜能。而心意拳除了专门的功力训练之外,却也将撑筋拔骨的锻炼贯穿到拳法锻炼中,拳功一体是也。
其次,摇闪把有多种训练方法,以强化对身体的锻炼。包括桩功(目的是动做定型。心意拳不太强调站桩,但要使拳合规,动作标准,还是应该练练静态桩法,而且动作正确时,站桩也是在养丹田),静式练习,慢摇练习(重在身腰),鸡步摇闪把,双鸡步,单鸡步等。
另外,摇闪把作为身体而不是梢节的锻炼,练习日久,其他把式也会随之顺畅。比如,下榻的劲,像鹰捉虎扑、小塌、大劈(动作外形貌似不同,但躯体运动基本是一样的)。。。上闯外翻的劲(我的体会是心意拳手部动作是可以带出身体的反应,手的旋转时身体同样会旋拧),类同于当头炮,虎抱头,另外,以前练单把总是发劲不顺,强化摇闪把身体的撑拔练习后,单把也会变得有威力,毕竟心意每一把都要靠身体催出,抓住自己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最难练的几把下功夫练,其他的也会融会贯通。
心意拳拳架设计非常合理。我相信,随着继续下功夫练习,还会有更多的奇妙体验。
zoecomm

2015-2-1 03:04:40

前手在摇到身体侧向时,两腿下曲的幅度是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Dkey51

2015-2-1 03:05:24

说的很好,学习。楼主看来用心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可以腿不弯曲的练习,也可以弯曲练习,此时最好是大腿平行地面、胯往下坐。腿上没劲则两脚之间距离稍小一些也行,但也要注意胯部的下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zmclp

2015-2-1 03:11:39

好,支持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kinpoo512j

2015-2-1 03:16:05

学心意拳最好是师传身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duup

2015-2-1 03:19:57

摇闪把,又名腰闪把,主要练习步法、身法和进法。之所以为母拳,原因有二:一、该式的实际使用在于变化,内含十形的用法;二、摇闪把是卢嵩高宗师对心意拳的总结,万法皆在此。故称为心意母拳。裹践钻是该式的核心,裹为顾法、钻为身法、践为步法。裹践钻三法合一,即为进法。学者不可不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aping790924

2015-2-1 03:23:06

讲得非常好,细节之处还望多多再讲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7

zoecomm

2015-2-1 03:04:40

前手在摇到身体侧向时,两腿下曲的幅度是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Dkey51

2015-2-1 03:05:24

说的很好,学习。楼主看来用心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可以腿不弯曲的练习,也可以弯曲练习,此时最好是大腿平行地面、胯往下坐。腿上没劲则两脚之间距离稍小一些也行,但也要注意胯部的下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zmclp

2015-2-1 03:11:39

好,支持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kinpoo512j

2015-2-1 03:16:05

学心意拳最好是师传身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duup

2015-2-1 03:19:57

摇闪把,又名腰闪把,主要练习步法、身法和进法。之所以为母拳,原因有二:一、该式的实际使用在于变化,内含十形的用法;二、摇闪把是卢嵩高宗师对心意拳的总结,万法皆在此。故称为心意母拳。裹践钻是该式的核心,裹为顾法、钻为身法、践为步法。裹践钻三法合一,即为进法。学者不可不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aping790924

2015-2-1 03:23:06

讲得非常好,细节之处还望多多再讲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