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转载 真正武术哪里去了? 刘云樵 1967年文章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8566次阅读 8次回复
阅读排行
mamu
2015-1-19 16:24:55



【按】刘云樵,字笑尘,人称小霸王,河北省沧州集北头村(今属南皮县)人,生于1909年(宣统元年)农历212日,于1992年元月24日在台湾去世,享年84岁。八极拳代表人物李书文的弟子,精通八极拳、螳螂拳、八卦掌。民国26年(西元1937年),刘云樵报考陕西凤翔的黄埔军校七分校(第十五期),正式从军报国。民国28年(西元1939年),正式毕业。在等待分发的期间,因打猎,误伤军校校长,被逮捕下狱。经西北长官胡宗南将军讯问,因刘云樵回答:国家正在危急之时,愿上第一线光荣战死沙场。得到他的嘉赏,因而无罪,获少尉官阶,至太行山与日军作战,多次受伤,因功擢升连、营、团长。
民国29年(西元1940年),受伤被俘,关在山西运城战俘营。刘云樵以其机智及武功,趁隙逃出,游过黄河,逃回后方。并因此大病一场,在西安疗养。此后加入情报单位,多次深入敌后进行暗杀,曾经有传言认为他即是传说中的“天字第一号”、“长江一号”,但是并没有得到刘云樵的证实。

到台湾后,从蒋介石开始历任三届台湾总统贴身保镖的总教头。并在台湾创办武坛,对八极拳在台湾的推广有很大的贡献。


流传数千年的中国武术,今天正面临存亡绝续的关头;内忧不靖,外患益烈,世人只日见它化为糟粕,其博大精深的神髓,已罕得一见!

 

中国有句老话:“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份肯定了习文修武的功效。初则可以启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则杀贼平乱,保护乡里,大则安邦定国,造福千万黎民。这才是中国五千年来,所以要求文武合一教育的终极目的。然而,试问今天的武术,成了个什么样子啦?虽然我不能日夜忧愤,亦不愿在此肆意抨击,但我不能过于缄默。试看现在海内外流行的武术,粗﹐俗﹐鄙﹐浅﹐舞﹐样板,而在充斥整个武术园地,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情况下能不使人忧心吗?

 

目前科技日益昌明,武术在农业社会里,和现代社会里,其意义功能自是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修炼身心最好的途径,能够使一个人化弱为强,进而入道,得道。这种修炼的方法,只要是人,不管处身那个朝代,那种社会里,都是渴望需要的。



事实上,修炼武术有成就的前辈们,都能体悟到:要想得道,从“武”的根基上,兼修“文”的功夫,是最切实而有效的道路。这就是为何古代如此重视文武兼修的道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近数百年来,中国不但贬低而拋弃了“武”的修炼,连带“文”的方面,也沦落为虚妄,不切实际的浮文饰词了,这不是很可悲的吗?



明朝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影响了当世。其传习录中,他一再强调“静”的功夫,认为做学问﹐敦品行,要从定心做起;而“致静”是对付心猿意马的最佳针砭。他得力于此,所以文事﹐武功才能卓绝一代﹐流芳千古。



在武术修炼中,“定、静”是一个最基本而又始终一贯的要求。在四书“大学”中,就开宗明义地主张:“…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然而,在当今一般文士,对于止﹐定﹐静的功夫从何做起?里头的境界是什么?恐怕十之八九不见得就明白。如此这般读“大学”一书,则它是它﹐你是你。书中义理何尝有半分入你脑中﹐引起变化?古人读书讲究“学﹐问﹐思﹐辨”外﹐还要“笃行”;这步工夫有几个读书人做得到?宋﹐明以来,玄理﹐八股的腐儒多如过江之鲫,恐怕就是犯了这个毛病吧!



从武术的入门修炼上看,做老师的教弟子,一开始即先练定式站桩,求的就是个止﹐定的工夫;在这定桩中,进一步要学生尽量放松,并且要松透,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紧张,所求的便是个定中有“静”的工夫。待日久功深,定静有常,则渐渐在变化中能安;能安能静,才谈得上“功夫”二字,才能虑﹐才能得。因此,在行家眼里,“大学”中“止﹐定﹐静﹐安﹐虑﹐得”的工夫,绝不是一些知识的空话,而是早晚实际修炼的“功课”。



这步工夫根基有了以后,做老师的就要求学生在招式运动上﹐气劲变化中,必须刻刻求安静,这叫“动中求静”。前头定静桩步中,脑子虽然无思安静,却是要求气机之“动”,这叫“静中求动。古代导引术以意领气,行遍身躯,也是一种修炼的法子。



以“动中求静”而言,“八卦掌”一般人只知道“转圈子”是练八卦掌的象征,但转圈子做什么用呢?说穿无非是在不断的盘旋绕转中,仍然能够身体放松﹐脑子精神安静舒适,然后再“静中求动”达到专一而不乱。否则﹐一但和敌人搏斗,血液一下子冲上头部,脸红脖子粗,心脏快要跳出腔子似的;结果,敌我拳脚怎么来怎么去?全然无知!双方都是亢奋﹐激昂地拼命对打着,没有半分计量,胜负全靠体能,跟过去的练法﹐打法和战法,一点也不相干。我们看看这十多年来的武术比赛,不就是这种乱拼一气的场面吗?



太极拳经中有“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的主张,试想一想,鹘﹐猫这种狠辣﹐灵敏的动物,在窥视﹐捕食时,那种剎那间闪电一击的威势,不正是搏击要求的标准吗?在极动之中,仍有如雷达般的清晰﹐冷静,不正是鹘﹐猫一击之狠的精神状态吗?准此而言,当今的武术比赛,那种搂搂抱抱﹐胡缠乱打的样子,实在是不堪闻问,真是连鹘﹐猫都不如了。不过,比起现在大陆上粉装衣锦﹐戏剧化的“样板武术”来,我们的武术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像大陆这种叫人作呕的东西,国内也有人在编造﹐翻印﹐学习﹐提倡,而自称之为“武艺”,自命要把武术艺术化了。这不但是严重的误解武术的真谛,而且贻笑大方。           

因此,武术修炼中,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工夫,是不可或缺﹐且是交互修炼﹐一体而不可分的。在动中,招式的变化,没有心意的冷静﹐便没有高度的杀伤力;没有气劲的运用﹐只有手足舞蹈,那就成了“样板武术”或是“舞术”,花拳绣腿,不值识者一笑。在定静中,求气机之培炼发动,仍须在心思清静的前提下,使其身体健全,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看时下为赚钱求名之辈,动辄提倡某某“气功”速成,从数月﹐数日﹐到立刻即有感应,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人,不管是出自无知或争利,实为中国武术的罪人。

 

真正的中国武术,求静的工夫乃是孟子所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理一致。而不论是养心﹐炼气,中国五千年来圣贤心传,所传的就是这个。谈道统﹐论正统,舍此其谁?



这步工夫,加上拳法﹐义理的融合,不论是向“武”或“文”的方面发展,自然就形成一个人的气势﹐气概或气节了。比如,义理上,培养忠烈思想的,自然具有一种壮烈气势,如武圣关公即是;胸中正直不屈的,自有一股正气,如“正气歌”之文天祥;飘逸之气,如好剑术的诗仙李白;毫雄之气,如楚霸王项羽;忠义之气,如“还我河山”的岳武穆等。这些历史上垂名后世的英雄秀士,虽不以武道的成就扬名于世,但实际上,他们的武功文采,却都是植根在武道的培炼上,才得以气雄万人,雄距一世,在青史上留下不朽的榜样。然而,凡夫俗子不知道这步工夫的厉害和宝贵,所以一生终是懵懵无知,和草木同生死罢了。



虽然,不必每一个习武者都有这些成就,但是,最起码的大原则﹐大目标是不能错的。尤其是身上负有责任的政府主管﹐社会团体的领导者,这些人主宰了一代风气的转变,在观念上更不能有所偏差。因为你提倡什么,社会大众缺乏辨识能力,多半就会跟着走,蔚成潮流;这不是很严重,很需要慎重思考的事吗?

      

中国的哲学思想,所强调“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可说是放诸四海皆准﹐颠扑不破的道理了。问题是为什么来修身呢?近三十几年来,提倡文化复兴﹐民俗技艺的人,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动用大笔经费。前者把孔孟的大道理搬来挪去,要人这样那样﹐要仁要义﹐要孝要悌,却叫人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循阶而达?好比稚童大呼要上天摘月亮一般,徒然空言罢了﹐无甚益处。至于民俗技艺呢?则视其为文化遗产,在学校﹐社会大力扩展捏面人﹐踢毽子﹐魁垒戏﹐摔泥巴。我倒不是否定这些游戏的价值,只是说,中华文化就是这些雕虫小技﹐就未免大荒唐了!难道从前岳飞﹐关公是靠这些培养成功的吗?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而这些居然是政府文化部门推行的主要内容呢!!



诸君,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那是极高超的境界了。在武道修习中,这是有法可循﹐一点也不玄的。武术中,讲人为本。人之一身分为头部﹐身躯﹐腿足,为天地人三盘。上盘吸收天然空气,下盘择取地理灵气,中盘保存人初元气,是天地人一气贯通的。所以人生天地之间,一呼一吸,无时不与天地连;一动一静,无时不与天地合。一个对武术有深刻体认及造诣深厚的人,明白人和天地万物相存的利害关系,就能够身受其利,而不受其害;能够吸收到天地万物的好处,而避免它的害处。

所以说,中国武术有夺天地造化,参万物化育的工夫。古人所谓参天地﹐赞化物的理想,才不致沦为唱高调,而是确确实实可以循序渐进﹐一步步达成的。 

                          
中国所以主张“文武合一”,是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只有在这个根基上才能落实。综观历朝历代,专做文章理论,而不修心养气的,常常流于空言高论。这个现象,在今天还是存在着!。



因此,武道是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释家修养。一门高深的武术,必然具备有完整的修炼方法。从站桩定式起﹐生理的调整﹐内心的修炼﹐血气的培养﹐力劲的运化﹐拳法器械的应用﹐乃至于兵法战略等等,才算得上通盘完全。虽然各门各派特色不同,然而其注重心意﹐气劲之锻炼;气势﹐境界之培养,应无二致。而且唯有理论和实践﹐默悟和修炼并重,这种武道的教育,才较有可能造就出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有节操的大丈夫。我们现在要复兴中华文化,要重健中华雄风,除了这个武道的教育外,恐怕是别无他途了!愿有识之士共同三思复三思之。
米虫

2015-1-19 16:25:29

至理。高人。虽然是练八极,但与内家拳要求何异!只要明白这些,中华文化即可串起,奥妙亦可窥得,不知谁能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sapron

2015-1-19 16:36:29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dapanda

2015-1-19 16:46:44

失去了想找回来是不现实的,只能引进逃到国外民间武术用中国文化精神了,能找回多少天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takyu

2015-1-19 16:49:46

武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dodoohawk

2015-1-19 16:50:38

老人家这个着急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颜子怡

2015-5-4 16:35:14

不错的帖子,值得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虑丫发

2015-6-6 13:45:51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都写在帖子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慧华

2015-7-7 16:14:03

以后要跟楼主好好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8

米虫

2015-1-19 16:25:29

至理。高人。虽然是练八极,但与内家拳要求何异!只要明白这些,中华文化即可串起,奥妙亦可窥得,不知谁能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sapron

2015-1-19 16:36:29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dapanda

2015-1-19 16:46:44

失去了想找回来是不现实的,只能引进逃到国外民间武术用中国文化精神了,能找回多少天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takyu

2015-1-19 16:49:46

武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dodoohawk

2015-1-19 16:50:38

老人家这个着急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颜子怡

2015-5-4 16:35:14

不错的帖子,值得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虑丫发

2015-6-6 13:45:51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都写在帖子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慧华

2015-7-7 16:14:03

以后要跟楼主好好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