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阅读排行
佛山咏春拳传人黄吉泉老先生,于2012年9月11日上午8时15分因病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0岁.
wgg

2015-2-3 11:55:19

黄公驾鹤西行去 远赴净土传詠春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9-13
作者:刘艳玲 原创      
   
    个人档案

    姓名:黄吉泉


    经历:出生于肇庆市高要县一条村里,八岁随大姐来佛山学做算盘;约于1962年,转行打铁,在佛山木器一厂工作直至退休,是个普通的打铁师傅。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詠春拳师,张保关门弟子。

    佛山所传的数支詠春拳中,有一支特别又低调,是韦玉笙传张保一系。张保亲手教的最后一个弟子黄吉泉,于前天殁于家中。他是张保系第二代最晚离世的,追悼会于昨日举行,终年80岁。他是个极传统的拳师,一生认真教拳。武林中人评价,老拳师走一个少一个,他们武艺精进、极讲究武德。

    纵观一生,黄吉泉又极为普通,幼年为生计奔忙,没上过学,靠在扫盲班的学习看报纸;从事打铁工作。

    黄公身高力大天生是习武的料

    黄吉泉世居肇庆高要县的村里,家中有十多个兄弟姐妹,八岁起,他随大姐来佛山学做算盘,什么琐碎的事情都干。

    来佛山不久,他与张保早期弟子麦子云同住一个院落。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见麦子云说起拳来眉飞色舞,心存之,于是提出拜师学艺。麦公当年练功不勤,于是1955年末将黄吉泉介绍到自己的师父张保处练拳,成为张保关门弟子之一,同期的师兄弟有张保的侄子梁德源等。

    黄吉泉身材高大,腰力、臂力出众,很快在当时的师兄弟中脱颖而出。因自身条件好,只苦练拳脚刀棍等,反而对练习功力的“藤箍手“铁筷功”等甚少练习。

    20世纪60年代后期,黄公开始授徒,弟子不下数十人,但能坚持下来的不多。80年代末在佛山木器一厂退休后过着悠闲的生活,他教出的得意弟子有麦耀明、黄庆辉等。

    现年58岁的麦耀明,自幼随父亲(张保早期弟子,黄吉泉师兄)练习詠春拳,于1970年随黄吉泉继续深造,习艺至今。因当时在恩平的农村插队,麦耀明每年仅回家两三次,每次一个月,晚上七点至十点跟黄吉泉习拳。黄师傅没开过拳馆一生授徒不算多,有六七十个。1970年代,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詠春师傅教拳不愿声张,朋友介绍来才教。他教的徒弟中,能数十年如一日习拳、最后开馆教拳的,仅麦耀明。麦是他的入室弟子    到晚年,常聊的话题是武术理论和武德,并嘱弟子不要吹嘘自己的功夫厉害,要实在教人。麦耀明自1990年代初教人至七年前正式开馆,一直尊师父教诲。雷打不动地每天下午五点至八点半在拳馆教人。

    从不收学费手把手亲自教拳

    一般拳师,教完徒弟基本动作,便坐在一旁边看边指出徒弟哪里不对。据黄吉泉多位弟子回忆,师傅一定要手把手教拳。

    黄师傅身高约1.80米,又是打铁出身,力量比常人大很多。在和弟子们的对练中,一发力即可把对手打开,让对方无还手之力。

    不过,1980年代初,做过阑尾炎手术后,黄师傅再也没法对练。即便如此,他也叮嘱徒弟们,一定要找人对练,每天都要练习。等徒弟们基本功练到一定程度,便会讲述詠春理论和师德。他的一位徒弟说,师傅常教导我们和人交流适可而止,不要伤害到对方。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师徒相聚的日子,即便在物资不丰厚的1970年代,黄吉泉总会叫徒弟们到家中,拿出攒了许久的肉票、米票、菜票等,又托老家的亲戚买来鸡,坐满三围台的人,大家吃吃喝喝后,打扑克、聊天到天光.    那时,大家都不富裕,黄吉泉因是打铁大师傅,每个月总有数十块收入,算很富有。徒弟们家中谁有困难,吃不上肉的,他就让徒弟把新鲜鸡肉带回家。

    那时穷文富武,学武要交一笔钱,不过黄吉泉从未收过学费。

    儿子学武兴趣不大老爸曾埋怨
    黄吉泉生活作息很有规律。据儿孙们回忆,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在阳台练拳一小时后,就去位于锦华路上的北香园喝早茶。七点回家,准备上班;晚七点准时睡觉。

    他每天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喝早茶去同一家餐厅、坐固定的桌子、吃固定的几款小吃,和固定的几个朋友聊老佛山的故事。这种习惯从他结婚前开始,至去世前两年。

    黄吉泉少时在佛山打工,有一年在清明节回家拜山,由他的母亲做主,找了邻近村子的何月枝做老婆。据她回忆,两人结婚五十多年,从没吵过架,甚至没红脸过。黄浩强从小看爸爸教人学拳,长到十来岁时,爸爸指定他跟麦耀明学拳。要求每晚七点“报到”,学两三个小时,周六、周日也各学半天。学过一段时间后,黄浩强觉得了无生趣,就放弃了。刚开始,黄吉泉每每见他,便发牢骚说,自己从小千辛万苦学来詠春拳,用打工赚的钱交学费,尽心服侍师傅,到儿子竟传不下去。他的三个女儿,无一对詠春拳有兴趣。到孙辈,他更是提也未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huyoyo

2015-2-3 11:57:05

又离开了一位老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134748

2015-2-3 12:01:21

一路走好,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llzhao

2015-2-3 12:01:35

黄吉泉,肇庆鼎湖山人,落户佛山。
早年与张保早期弟子麦子云是同住一个院落里的邻居。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见麦子云说起拳来眉飞色舞,于是心存向往,是故在1955年到张保处练拳,成为张保关门弟子。
黄公身材高大,腰力、臂力出众,练起功来自然事半功倍,很快在当时的师兄弟中脱颖而出。60年代后期,黄公开始授徒,教的弟子不下数十。80年代末在佛山木器一厂退休后过着悠闲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wongwailing

2015-2-3 12:03:00

悼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fzhxp

2015-2-3 12:04:17

师公,一路好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m518com

2015-2-3 12:05:15

一路走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Algorithms

2015-2-3 12:14:25

默哀~ 老先生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9

wgg

2015-2-3 11:55:19

黄公驾鹤西行去 远赴净土传詠春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9-13
作者:刘艳玲 原创      
   
    个人档案

    姓名:黄吉泉


    经历:出生于肇庆市高要县一条村里,八岁随大姐来佛山学做算盘;约于1962年,转行打铁,在佛山木器一厂工作直至退休,是个普通的打铁师傅。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詠春拳师,张保关门弟子。

    佛山所传的数支詠春拳中,有一支特别又低调,是韦玉笙传张保一系。张保亲手教的最后一个弟子黄吉泉,于前天殁于家中。他是张保系第二代最晚离世的,追悼会于昨日举行,终年80岁。他是个极传统的拳师,一生认真教拳。武林中人评价,老拳师走一个少一个,他们武艺精进、极讲究武德。

    纵观一生,黄吉泉又极为普通,幼年为生计奔忙,没上过学,靠在扫盲班的学习看报纸;从事打铁工作。

    黄公身高力大天生是习武的料

    黄吉泉世居肇庆高要县的村里,家中有十多个兄弟姐妹,八岁起,他随大姐来佛山学做算盘,什么琐碎的事情都干。

    来佛山不久,他与张保早期弟子麦子云同住一个院落。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见麦子云说起拳来眉飞色舞,心存之,于是提出拜师学艺。麦公当年练功不勤,于是1955年末将黄吉泉介绍到自己的师父张保处练拳,成为张保关门弟子之一,同期的师兄弟有张保的侄子梁德源等。

    黄吉泉身材高大,腰力、臂力出众,很快在当时的师兄弟中脱颖而出。因自身条件好,只苦练拳脚刀棍等,反而对练习功力的“藤箍手“铁筷功”等甚少练习。

    20世纪60年代后期,黄公开始授徒,弟子不下数十人,但能坚持下来的不多。80年代末在佛山木器一厂退休后过着悠闲的生活,他教出的得意弟子有麦耀明、黄庆辉等。

    现年58岁的麦耀明,自幼随父亲(张保早期弟子,黄吉泉师兄)练习詠春拳,于1970年随黄吉泉继续深造,习艺至今。因当时在恩平的农村插队,麦耀明每年仅回家两三次,每次一个月,晚上七点至十点跟黄吉泉习拳。黄师傅没开过拳馆一生授徒不算多,有六七十个。1970年代,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詠春师傅教拳不愿声张,朋友介绍来才教。他教的徒弟中,能数十年如一日习拳、最后开馆教拳的,仅麦耀明。麦是他的入室弟子    到晚年,常聊的话题是武术理论和武德,并嘱弟子不要吹嘘自己的功夫厉害,要实在教人。麦耀明自1990年代初教人至七年前正式开馆,一直尊师父教诲。雷打不动地每天下午五点至八点半在拳馆教人。

    从不收学费手把手亲自教拳

    一般拳师,教完徒弟基本动作,便坐在一旁边看边指出徒弟哪里不对。据黄吉泉多位弟子回忆,师傅一定要手把手教拳。

    黄师傅身高约1.80米,又是打铁出身,力量比常人大很多。在和弟子们的对练中,一发力即可把对手打开,让对方无还手之力。

    不过,1980年代初,做过阑尾炎手术后,黄师傅再也没法对练。即便如此,他也叮嘱徒弟们,一定要找人对练,每天都要练习。等徒弟们基本功练到一定程度,便会讲述詠春理论和师德。他的一位徒弟说,师傅常教导我们和人交流适可而止,不要伤害到对方。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师徒相聚的日子,即便在物资不丰厚的1970年代,黄吉泉总会叫徒弟们到家中,拿出攒了许久的肉票、米票、菜票等,又托老家的亲戚买来鸡,坐满三围台的人,大家吃吃喝喝后,打扑克、聊天到天光.    那时,大家都不富裕,黄吉泉因是打铁大师傅,每个月总有数十块收入,算很富有。徒弟们家中谁有困难,吃不上肉的,他就让徒弟把新鲜鸡肉带回家。

    那时穷文富武,学武要交一笔钱,不过黄吉泉从未收过学费。

    儿子学武兴趣不大老爸曾埋怨
    黄吉泉生活作息很有规律。据儿孙们回忆,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在阳台练拳一小时后,就去位于锦华路上的北香园喝早茶。七点回家,准备上班;晚七点准时睡觉。

    他每天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喝早茶去同一家餐厅、坐固定的桌子、吃固定的几款小吃,和固定的几个朋友聊老佛山的故事。这种习惯从他结婚前开始,至去世前两年。

    黄吉泉少时在佛山打工,有一年在清明节回家拜山,由他的母亲做主,找了邻近村子的何月枝做老婆。据她回忆,两人结婚五十多年,从没吵过架,甚至没红脸过。黄浩强从小看爸爸教人学拳,长到十来岁时,爸爸指定他跟麦耀明学拳。要求每晚七点“报到”,学两三个小时,周六、周日也各学半天。学过一段时间后,黄浩强觉得了无生趣,就放弃了。刚开始,黄吉泉每每见他,便发牢骚说,自己从小千辛万苦学来詠春拳,用打工赚的钱交学费,尽心服侍师傅,到儿子竟传不下去。他的三个女儿,无一对詠春拳有兴趣。到孙辈,他更是提也未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huyoyo

2015-2-3 11:57:05

又离开了一位老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134748

2015-2-3 12:01:21

一路走好,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llzhao

2015-2-3 12:01:35

黄吉泉,肇庆鼎湖山人,落户佛山。
早年与张保早期弟子麦子云是同住一个院落里的邻居。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见麦子云说起拳来眉飞色舞,于是心存向往,是故在1955年到张保处练拳,成为张保关门弟子。
黄公身材高大,腰力、臂力出众,练起功来自然事半功倍,很快在当时的师兄弟中脱颖而出。60年代后期,黄公开始授徒,教的弟子不下数十。80年代末在佛山木器一厂退休后过着悠闲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wongwailing

2015-2-3 12:03:00

悼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fzhxp

2015-2-3 12:04:17

师公,一路好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m518com

2015-2-3 12:05:15

一路走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Algorithms

2015-2-3 12:14:25

默哀~ 老先生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