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阅读排行
秘籍
2014-12-18 11:13:17
咏春拳之松与紧


咏春拳,广东著名拳种之一。他以简单,实用,训练方法科学,见效快,并以身法灵活,步法稳重,短桥窄马,手法绵密,擅发短劲,精于技击而闻名于世。在世界上有多个国家,百多万人在练习咏春拳,甚至部分国家的特种部队将咏春拳作为必修课进行练习。

在我跟随已故“米机王”咏春拳宗师黄沪芳之长子黄念怡师父学习咏春拳时,师父就经常提到一个字“松”,并且师父要求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去慢慢体会“松”的理念。我当时很难理解这个字,总以为放松就是放软,并且在我的思想中总认为有力,有速度,有胆识,就什么也不怕,为何要松呢,这不是给敌人一个打倒自已的机会吗?最后为了不求甚解,一直按照自已的方式练下去,到后来总发现自已的功夫就是提高不了,是何解呢?为了这个原因,于是不断去追寻,到最后在师父的提醒下又返到了原来,还是一个字“松”。难道“松”这么重要,于是我在练习的过程中去研究并慢慢认真体会。

松,在武学角度上他是多面性的,如何正确了解,这就要看练习者的修行了。松,可以是放松人体的肌肉,但保持人体拳架不变,骨架不散,这就是用骨不用肌的原理。放松肌肉就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应变能力及速度,这就是听劲。肌肉放松,人体表皮的敏锐性及神经系统的反应就得到了提高。反应提高就是快的一种,同时因为人体肌肉放松,关节也会随之变得灵活,出拳的速度也会大大提高。试想一个人全身肌肉紧张,青筋爆起,关节收紧,他的反应是如何呢?答案就只有一个,反应慢,速度慢,只有捱打的份。所以要提高自已的功夫就必需要学会如何去放松。松在练习的过程中配合呼吸吐纳,可提高人体血液循环,能有效增加人体充气感,及武术内功的修练。因此我们在练习小念头的时候就要学会如何去放松。小念头,练习时看以简单,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手部动作,但是其内里变化是外行人不能理解的。松就是其中的一点,只有放松肌肉的前提下,在意念的驱使下,配合呼吸,上下牵引,前后对拉,这就是小念头修练内功的基本,但需时时保持拳架的不散。小念头被南派武术称之为南少林的易筋经,整套拳法中他除了包含有巧妙的力学,力角,及发力技巧外,更主要的是其易筋功效。咏春拳的归肘及子午出拳是一种反关节的发力方法,这种反关节的方式就是易筋。我们在练习时上下牵引,前后对拉,在肌肉放松的前提下,初练者会感到人体内部各关节筋络牵扯,酸酸痛痛的感觉,并且臂部筋肉会不自觉收缩紧张,这就是初练者易筋的效果。当你练至人体各关节可灵活自如地转动,上下牵引,前后对拉,发劲自如时,你的小念头就已基本练成了,但最终你所得的一切都是由松来决定。松是易筋的基础。松和易筋自如,决定你发劲的效果。如人体不经过专业的训练,在发力时通常是采用收紧肌肉的方式进行发力,纵使你力度再大,在发出的一瞬间打到对方身体可能是寥寥无几,更有可能因为力度不能全部发出力量被反弹回自已身体,而被自已的力气所伤,如长期这样练习可至终身创伤。只有松时你所发的劲所有力量才能全部打出,而不会被阻滞于身体之内,并且更能增加你出拳的穿透性,至敌于重伤。

松,另一种解释就是让开对方来劲,通过转动身体卸力,借力用力的方式,令到对方引进落空重心尽失,任我摆布。这种松是一种技巧的松,而前面的松只是一种物理的松,是一种练功的方法。人体的驱干以头为主轴是可以自由旋转的,但大部分未经过训练的人,当身体某一部分遇到攻击或受力推阻时该部位肌肉就会自然收缩产生抵抗力去阻挡对方,往往对方就会利用这一点,在你抵抗的时候而松开来劲,令到你重心尽失,对方就会把握这个机会给你重重的一击。松,在实际表现中可以是一进,一退,引进落空。一左一右,让开对方来劲同时配合步法通过旋转身体而采用斜线切入,抢占外门打对角的方式进行防卫。这种技巧的“松”,在咏春拳的黏手里面更能体现,因为两人在互相缠斗的时候身体的每一处都是对方的攻击目标,要想令到自已的身体所受到的攻击及其后果减到最低,你就必需懂得如何通过旋转身体松开对方来劲,但杀敌一万也自损三千,但这就是胜算。

有了物理的松才能有技巧的松,当你真正有了“松”的感觉及技巧后就自然会有紧了。紧是指在出拳接触对方身体的一瞬间而全身收紧,另到你的拳头在打入对方身体所产生的振荡劲更具穿透性,杀伤力更强,至敌重伤。但我们必需要做到一触即紧,一紧即松,紧得快松得更快,松紧自如,刚柔相济。只有这样你把握胜算的机会才会更大。若然只有松,而无紧,又或者只有紧而无松那也只是徒劳无功,要想有紧就必需先有松。要想你一触即紧而发出的穿透劲的杀伤力更强,力量的训练是必需的。打沙袋,扛哑铃,负重移步,抖棍,抛咏春双刀等都是咏春门功力、力量训练的最好方法。很多咏春门派认为有技术就不需要进行力量训练,认为力量训练会阻碍肌肉的松透性,影响出拳的质量。其实非也,正所谓四两拔千斤,要拔千斤力也要有四两力呢!手无抓鸡之力,手软脚软如何与对方搏杀呢,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力量训练方法。

松与紧,紧与松是任何武术都要追求的,他是人体高度协调性的表现,以上只乃个人练武心德。如有不正,望各位武林同道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