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吴荫农大杆教学视频完整版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8631次阅读 3次回复
阅读排行
务夙逆
2016-11-26 09:18:59
吴荫农大杆教学视频(完整版)
吴荫农教学 李亚萍整理制作
吴荫农先生简介 吴荫农生于1946年,十岁开始习练武术,1961年起在北京跟随崔立志(毅士)先生学练传统杨氏太极拳,1963年投在崔立志入室弟子吉良晨尊师门下继续深造,系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现任北京武术院华园武术培训中心顾问。五十年间练拳不辍,倾心致力于对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修炼与研究。他演练的拳架气势恢宏,神气贯注于举手投足间,颇有崔毅士先师遗风。近年来,吴荫农先生家中常有国内各地杨式太极拳爱好者慕名登门拜访,研习拳技,并受到吴彬先生的认可和好评。
在习拳悟道的过程中,吴荫农先生精心收集历史资料和经年笔记整理成文,在《武魂》上发表公诸于世,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为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太极大杆简介 杨家太极枪是太极门中的长器械、重兵器,素负盛名。传至班侯,杨母命其摘去枪头,以免伤人。从此演变为太极杆,安头既为枪,去头则为杆。枪既是杆,杆既是枪。杆法就是枪法。
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提到“太极杆十三字诀:开、合、崩、点、劈、扎、拨、撩、缠、带、滑、截、挑。”杨家四粘枪为“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咽喉”,“你枪扎,我枪拉,你枪不动,我枪发。”
太极杆分单人用功法和双人对练法。
单人用功法,最基本的就是“抖杆”,或称“扎杆”、 抖杆时须以丹田内气,周身之劲,力由脊发,向前扎出,使松沉之内劲贯于杆头。枪出一条线,枪扎如放箭发可至首,收可至尾。功力强着,可将对方近身器械抖掉,或将对方连人带枪逼出丈外。
太极杆的双人对练法,亦称“黏杆”、 “缠杆”等。主要练习粘黏劲,是杆法应用的基础。杨澄甫所用白腊杆,粗如酒杯,与对手练太极黏杆之时,两杆紧贴,往复粘黏,毫无声响。

历来太极名家对太极枪术深密自珍,非入室弟子不传。随着时代的推移,练习大杆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对大杆也越来越陌生,太极大杆濒于失传。将大杆的演练方法整理出视频,以备后学者观看是我多年的愿望。有幸看到吴荫农先生年近七十仍然保持着当年抖杆呼呼震响的风采。并且愿将毕生勤学苦练的太极大杆用视频讲解的方法展示于世,为后人留下这宝贵一瞥。
感谢吴荫农先生!








百花山:【吴荫农先生大杆教学】的视频终于做完了,了却自己一个心愿。看着视频感到震撼,完全由于吴荫农先生数十年的坚守。在这里再次向吴师兄说一声“谢谢你!”




熟冑

2016-11-26 09:19:13

既然这位杨先生一开始是跟崔宗师习武的,怎么后来又改拜崔宗师的徒弟为师了呢?这有点儿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誓策预

2016-11-26 09:19:25

太激动了
我家临县平谷的,相距几十里
定去拜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黠综虑

2016-11-26 09:19:34

大赞,感谢老先生,也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3

熟冑

2016-11-26 09:19:13

既然这位杨先生一开始是跟崔宗师习武的,怎么后来又改拜崔宗师的徒弟为师了呢?这有点儿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誓策预

2016-11-26 09:19:25

太激动了
我家临县平谷的,相距几十里
定去拜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黠综虑

2016-11-26 09:19:34

大赞,感谢老先生,也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