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兵仙韩信的六次神奇用兵事实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5466次阅读 1次回复
阅读排行
深巷
2016-3-19 16:09:14

韩信在楚汉相争中的六次神奇的用兵为后世兵家所称道。

汉朝的大功臣韩信将军,在中华历史上熠熠闪光,这是因为精熟兵法韬略的他,在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征战中,竟然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按照刘邦的说法是,韩信“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而韩信在楚汉相争中的六次神奇的用兵一直为后世兵家所称道,一些甚至成为了军事教学的经典案例。



很多人都听说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吧,说的就是这场战役。当时韩信则刚刚被刘邦拜为大将。公元前206年6月,韩信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地区)之机出兵东征。出征前,韩信先派樊哙等人率兵假装修复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吸引秦军的注意力,而其亲率大军则从陈仓小道进入秦川,渡渭河,攻下了陈仓城,并进袭雍城,还击败了赶来驰援的原秦将后投降项羽的章邯军队。随后汉军主力挥师东进,占领了三秦,秦朝宣告灭亡。这次战役是韩信小试牛刀,其卓越的军事才华首度彰显。


扭转乾坤的京索之战

京索之战是公元前205年汉军在彭城大败、一溃千里后进行的,是韩信针对项羽的一场阻击战。当时,韩信利用荥阳(河南)有利地形,实施层层的战略防御体系,阻止了楚军的继续推进。因为他多次击破楚军于京(今河南荥阳南)、索(今河南荥阳)之间,所以称为“京索之战”。这是场扭转乾坤的战役,它标志着楚汉相争的形势由汉的极度劣势进入到了相对峙的状态。

出其不意的安邑之战

京索之战后,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形成对峙。魏王豹反汉,并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前后夹击之势。为解除侧翼威胁,韩信率军攻打魏王。他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术,主力偷袭魏王豹,并最终将其生擒。该战役的胜利不仅为汉军补充了兵力,加强了对楚军的正面防御,而且为后来韩信灭代、破赵、降燕、克齐奠定了基础。





以少胜多的井陉之战与潍水会战

韩信用兵的一大特点是常常以少胜多,著名的井陉之战与潍水会战就是两个经典案例。

韩信破魏之后,遂向刘邦建议继续进攻赵国与齐国,以对楚军造成大包围的态势。为了攻打赵国,韩信和张耳率领的人马必须突破井陉口。此时赵军号称20万,韩信兵马不足6万。韩信一方面背水列阵,与赵军决战;一方面派轻骑兵突袭赵国大本营,拔下旗帜,换上大汉军旗。在赵军准备回营时,却发现营旗已换,遂以为汉军已完全攻占赵营,军心大乱,汉兵前后夹击,大败赵军。打败赵军后,韩信以礼相待对方的谋士广武君,收服了赵国和燕国

井陉之战可以媲美的是公元前203年的汉军与楚齐联军的潍水会战。因敌军势大,韩信令人制作了上万个盛满黄沙的皮囊,连夜堵在河流上,自己率兵渡河袭击敌军。敌军追赶渡河之际,汉军刺破皮囊,黄沙流失,河水复流,将敌军截为两段,对方主力仓猝之间不能渡河,主帅被汉军杀死,敌兵溃败。





采用心理战的垓下之战

韩信征战史上广为人熟知的是迫使项羽自杀的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当时汉军兵力约有七、八十万人,项羽有约十万人。韩信自率三十万大军为前阵,正面迎击对楚军。经过数次交锋,汉军终于大败楚军。为了瓦解楚军的斗志,韩信下令汉军唱起楚地的歌。当项羽的士兵听到“四面楚歌”时,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而无心恋战,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面崩溃。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成。项羽自杀。此战役也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并开启了汉王朝四百年的辉煌历史。

韩信如此非凡的军事才华,让其流芳千古。时人推许他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后世亦嘉许其为“战神”和“兵仙”,而关于他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看了这么多帖子,第一次看看到这么有内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看了这么多帖子,第一次看看到这么有内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