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张义尚先生遗著之金家功夫之秘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1397次阅读 4次回复
阅读排行

第一章 金家功夫之起源

金家功夫乃重庆市梁平县之地方稀有拳种,此拳种和北方三派内家功夫之一 ——形意(在山西称形意拳,在河南称心意六合门)有特殊渊源。由金一望祖师至梁平传播,展转传至我辈,已七代门人也。
历代祖师皆因“金家功夫”秘密之故。原梁平县并非求必应,形成流传不广之局面。历来授受,极为慎重隐密。凡遇求学者,必经不少於二至三年的磨炼、接触、考查,确为载道之器,方逐渐真正传授。详析其奥义,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此循序渐进地引导深入,反复琢磨若少了三五载,则无法得其真谛;一些最重要口诀,甚需十年、二十年之后传授,方能知晓、体会其真义。如我父师(张义尚)于初中二年级至三年高中毕业,此期间(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二年)专门钻研此功夫。那时,在梁平及其邻县,众所周知的金家功夫世系及其杰出代表人物,就是后面将讲到的起源、发展和派别等。总之,在那个时代,虽有我系以外其他一些练金家功夫者,均非本功夫杰出代表人物。而我所学的这一脉金家功夫,则世代明确,代代递传,皆非无名之辈。他们均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传说,至今仍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近来却有一些人自称跟某人学金家功夫者,实无真才实学,甚至连个架式都不会。故我将父师之传授告之於世。

第一节 金家功夫落根梁平

当时按照金家功夫世代相传的入门规则举行拜师仪式后,父师郑重地说:“金家功夫不是一般拳脚套路、不是拳法,而是一家与道相通的功夫,故称之为功夫。”接着又说:“金家原为姬家,后道人金一望祖师从山西姬家偷学而来,姬家又缘得于少林寺。原少林寺传授拳法有两种方式:一为少林本寺接待四方求学的一般僧俗,传授普通拳法;二为福荫寺专门教授已有相当功夫的僧俗,所传授的皆为高深秘密功夫,还有所谓的神功。金一望祖师身为道人,原籍蒙古,与马龙、马虎兄弟同学於福荫寺。福荫寺中有僧人游方到山西,因争购蔬菜和一姬姓人发生角斗,竟不能敌。乃知姬家深怀高妙功夫,世代承袭,不传外人。金道人与马氏兄弟闻知,寻至姬家,然拒之不纳。三人相商始夜间轮流秘密往探,则只闻高墙密室之内有“咚——咚,咚——咚”之声音。三人皆有轻功,故潜上屋顶於瓦隙窃窥,又恐不能互相交流,各怀私念,后三人结为兄弟,历经五年之久,方学完全。因金祖师悟性颇高,根基深厚,在切磋功夫时金略胜於马氏兄弟,因此二人疑其交流不实,转生妒忌,进谗言於福荫寺老僧,欲以神功伤害祖师。祖师只好悄悄离去,直达武汉,沿长江逆行入川,抵万县登陆,想沿东大路过梁平上成都。自万县到梁平,须翻东山,过葫芦场(现名葫芦镇)后,应从右边进沟,经银河桥,上蟠龙洞至梁平县城。而金祖师错误地前行到袁家沟(现名新店子),找不着旅店。看看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忽然遇一老翁,手携稚子约八九岁,散步于田间,面容慈祥而有忧色,其稚子则印堂晦暗。金祖师因之叹曰:“此子年龄尚幼,何来杀身之祸?”老翁曰:“道长何以知之?”金祖师曰:“以气色可知。”老翁曰:“有解救否?”金祖师曰:
“有!”老翁曰:“妙哉!”故请金祖师到家,一住八年。
原此老翁就是袁二老爷,已近古稀之年,为袁家沟首屈一指的大富绅。家有一妻一妾,妻生两子,长子名一培,次子名一发,均已成人;妾生幼子名一才。年长两子唯恐小弟将必分其祖业,屡欲谋害庶出小弟后,两人共分家产。故其父随时携小儿一才于身边,形影不离。一才被金祖师收为弟子后,身体状况真是脱胎换骨,其功夫也是突飞猛进;一培、一发两兄弟也得金祖师感化,二人皆跪拜入金祖师师门。此即金祖师于梁平落脚,传授金家功夫之由来。
金祖师在梁平传徒,除袁家沟袁氏三兄弟外,另有李少侯、李丹翼、丘六老爷、张占宽父子,共传八大弟子。其中李丹翼功夫最高,唯李少侯传有弟子,其余的七人均无传人。



第二节 神话传说金道人

周师爷之德亲口述於父师,父师又口授於我,谓金祖师有空行本领,他们称为悬空,就是能在空中飞行之意。据说金祖师离开福荫寺时,被马氏兄弟发觉,五雷火倏然飞来,金祖师迅飞身,上殿檐得脱,一转瞬间,大殿之一角化为灰烬。
又云:金祖师在沙河铺(现名仁贤镇)授徒。一夜,弟子们闲聊时曰:“现在要能吃上城里的酒菜,该有多好?”金祖师执意至梁平城买糕点酒食,沙河铺距梁平城三十华里。金祖师出门时,将水壶放上火炉;购物回来,壶水未沸。弟子们不信,第二天便至城里查询,店家皆一一答曰,金道人昨夜确去买物。
又云:金祖师在张占宽家传功时,见张气焰甚高,屡屡告戒他。唯因张家有百万之称,当时制、府、藩、臬诸官去来路过梁平者,皆由他接待。金祖师终於张家,张家亲视入殓,锡杖、拂尘、岩瓢皆附葬。一年后,梁平有人於宜昌遇金祖师,金祖师托此人寄语于张占宽,道谢昔日照扶之好意,归劝其速改习性,诸事谨慎,否则大祸将至,并交他钥匙一把为佑证。张不信之,往启其墓,除附葬物外,一无所有。但张习性依旧,后果招致家破人亡之惨祸。
又云:金道人临终的第二天,噩耗传出;各弟子皆不信,均言我昨夜在家与金道人闲谈多时,师方去也!
金道人至梁平,落脚於李少侯家。临走之时给少侯一小瓶,瓶中有药,嘱咐他明日把它吃了吧。第二天李将瓶子打开,见瓶内盛有如浓痰样之恶心物,遂将瓶脱手掷于地,摔成粉碎。不料一会儿,地上长出一物如灵芝菌,遂趋前企图将它捡起服下,岂知那菌状物化道青烟飞去,故李未得大成。
又云:李少侯一次宴客,恰逢金道人外出,众人专候他入席;遂四门看望,倏然间道人已端坐筵席上矣!众视门户重重,不知从何而入。
此类神话传说颇多,当地人皆以梁平为三教圣灵会萃出没之地引以自豪,就因为儒家有来瞿塘、释家有“双桂堂”开山祖师破山祖师、道家有庄子(据传庄子得道於梁平,且聚田氏,所以当地有南华堂),故金祖师与此地有诸多因缘。

第三节 初论金家与形意同源

一、 金家功夫世代相传,明白地讲金家功夫原为姬家功夫,而形意拳拳谱清楚记着是从山西的姬隆丰传出来。周师爷说是山东,显是代远年久,误把山西说成山东了。
二、 金家功夫拳谱上面明白写有“心意六合第一家 金家功夫”。现在从各方面报
道,方知由姬隆丰后,传到河南的马学礼一派称心意六合门;在山西流传的戴龙帮一派就是形意拳;周师爷说金道人与马龙马虎兄弟同偷拳於姬家,此马龙马虎显明是马学礼、戴龙帮之讹传了。
三、 从年代上看,三家之初期,大概均距今约150——170年的年代。不仅形意拳
正传至今是六、七代或八、九代,而且金家也差不多一样。
四、 金家功夫拳谱有外五劲、内五劲;外五形,内五形;外六合,内六合;十二形,四把捶等名称。也与形意拳多少有些相同。
五、 金家功夫,只有九个动作的一个套路名为四把捶,其余皆为单练散手;河南心意六合门的四把捶也只有九个动作,并且心意形意在早也均是单练散手;金家步法有寸步、垫步、快步,与形意拳母拳的锻炼几乎完全相同。

第二章 金家功夫历代杰出人物
第一节 李少侯与麻贵廷

梁平原来流传着余门拳法,由开县余有福传熊学能,余本来是一个石匠,首创余门拳法,有十路架式(即十个套路),各种软硬功夫练法,兼有五禽气功,在外家拳法中名声很响亮。熊学能是余的得意门生,身高不满三尺,浑号熊崽崽,但功夫了得,传有徒弟颇多。李少侯先师是梁平城内世家子弟,也是熊学能最小的关门徒弟,功夫很不寻常。李少侯的岁数与袁一才不相上下,但他的妻子姓袁,是袁一才的近房,论辈份是袁一才的侄女,李新婚过后,到袁一才家作客,谈及功夫则互不相让,一才说:“不说功夫则罢,一说功夫必从手上见真招,我可叫你一下跌出,手足无用武之处矣!”李不服,即动手,果被一才一个熊出洞打翻在地,爬起来气势汹汹地质问一才:“你这功夫跟谁学的?”一才指着道人。李遂气冲冲地问道人:“你是什么功夫?”道人说:“我姓金,我的功夫跟我的姓走。”这就是姬家改为金家之由来。李要与道人比试,道人说:“你连我徒弟都打不过,更何况是我呢?!”李气冲冲地说:“我偏要找你!”道人说:“你年轻骨嫩,哪里经得起打?你真要打,注意点!我徒弟是怎样打你的,我便照着原样打你,你可防备好哟!”一动手,果又被道人一个熊出洞打翻在地,且昏迷不醒。后经道人用药,一昼夜方才苏醒过来。於是把金祖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并谒诚拜道人为师,道人谓李目有红筋,初不应允,经一才等人再三恳求方收为徒。李当时发誓说:“若我入门得艺后,如胡作非为,轻师慢道,则我必癫狂而死!”后来,李之功夫练得很好,惟於悬空(轻功飞腾)与挑担棍法(即以软物如绳索布带作器械)尚未学得;夏日,乘金道人沐浴时,竟异想天开,从后暗以利刃猛力劈去,道人用沐巾一挥,李持刃脱手,飞钉于头顶楼板上,金当即指骂之说:“你要疯吗?”果然李后作静功於菩萨顶(山名,即现之雷达指挥站)之南华堂,竟入魔疯狂。


从此不识羞恶,不避亲疏,家里的墙壁屋柱,不时被他推倒,修好后又毁掉,世人皆称之李疯子,直至终老。
麻贵廷先师,是梁平头隆场人,身材魁伟,浑号“麻大堆”。麻为熊学能早年门徒,与李少侯为同门,并且是李的大师兄,他学成武艺后,行於川陕路上以保镖为业,后归梁平,往访李少侯叙旧,少侯说:“师兄去后,梁平传来了好功夫咧!”麻说:“我不信,不瞒你说,我在川陕道上十年,还未曾遇上敌手呢!”少侯说:“梁平传来了金家功夫,确实比余门还高妙。”麻说:“哪个会金家功夫,我愿和他比试。”李说:“不要到别处去找,不才就会。”麻便与之较量,果然应手倒地,因为身体重量大,跌得猛,在楼上比试,几乎把楼板压断了。此时金已不在,故麻以大师兄拜入小师弟门,后便被传为佳话。李所传的弟子中,以麻贵廷、

杜伯长、刘志强三人为最有声名,但三人各有专长,杜精膀子(即肩风)、刘擅拿法、而麻则以头风气功为最棒,故得“麻头风、杜膀子、刘拿法”之称号。一天,麻往理发,理发的师傅不认识,怠慢了他,他对理发师说:“你理发剃得干净吗?”理发师说:“不干净不给钱!”麻便运用气功,使发根内缩。理发师剃了多时,总是剃干净了又长出来。后来旁人指责理发师,叫他赔礼道歉才算了事。

第二节 万师祖玉成

万师祖玉成,梁平观音岩(现名大观乡)人,出生寒微,是麻贵廷先师的饲马僮,但天资聪慧,作事刻苦耐劳,麻与杜、刘两家经常互相往来,万皆随侍左右,并深得他们欢喜,故他得三位明师指点。金家功夫在梁平传授,一般徒弟家均很富有,请老师到家来供养传艺,只有万师祖学艺,完全是师傅家供给他的衣食住行,凭他自己辛勤劳动挣来。师祖从小到麻家,至三十六岁才离开麻师自立门户,到梁平巨富王家教拳,三年期满,王家以千金为谢,师祖对主人说:“你家创办的梨园队伍,你们平常把戏也看厌了,队里的人成天也闲着无事干,我愿意领你的戏班子当班主,到外地邻县演唱,两年过后,原班归还你,这就算是你对我的酬谢吧!你同意吗?”王家完全同意。师祖左手有残疾,手指屈缩不能伸,人称“万抓爪”,“抓爪”是地方方言,指屈缩之意思。师祖虽带残疾,但功夫超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万大爷”之名号。他头顶留一小撮头发(俗呼马桶盖),人们若要戏把它拉紧,他能将你翻过他自己头顶,随意把你甩到任何一个方位上去。一日,师在大街上人丛中行走,有人从后戏弄发辫,不管对方身手如何敏捷,均无法逃脱师祖对其的惩处。师祖族人欲械斗,知道他的利害,先用酒引诱他,将他灌至烂醉如泥,然后把墙壁凿一小孔,把他的头发牵到另一间屋子拴牢,始攻击,师惊醒,一合劲躬身,墙壁便拉成了一个大洞。冬天,有个耍猴戏的河南人牵着一只大猴子到观音岩,扬言他的猴子最善搏击,任何高明拳师均打它不过。师祖见他夸下海口,漫不经心问道:“真的吗?”那人还大言不谗地答道:“只要有人肯和它博斗,猴死我不要赔偿。”观众恨其讲大话,均替万师祖担保,鼓动万师祖出场。时值寒冬,师祖脚踏烂鞋,手提烘炉,因有鸦片烟嗜好,而走起路来像要被风吹倒一样。师祖将烘炉一放出场,动手一个铲臁脚,鞋随之脱落飞至猴顶,猴跃起往上接鞋,师祖趁势如闪电趋前,用拿法擒住猴的两只前脚,双手一分,猴被撕裂,立刻毙命。耍猴人后悔不已,因无路费回家,苦苦哀求,师祖怜悯他,发动街坊捐献一些资金给他作路费了事。师祖在同心场(现名城南乡)和一拳师谈论武艺,左手捧一水烟袋,右手拿着纸捻子,师祖问拳师:“你能承受我纸捻一击么?”拳师不服,师祖动手一个鹞子入林,将他打出一丈以外去。万邑富绅谭某,慕师祖大名,特聘到家中教其子,并且指派四个壮仆供他驱使,壮仆见师祖走路打偏(弱不禁风)之模样,还具一副大鸦片烟瘾相,心想这样的人,主人请他教拳,真是活见鬼!於是四人私下商量,捉弄师祖丢失面子。一天早起,师祖闲立阶廊,一仆送洗脸水请他洗脸。师祖蹲下净面,另一仆趁师祖无备,以双手自后猛搬其肩,想令他仰卧,哪知刚一着力,壮仆自己却飘飘而起,“嗖”的一声,飞过一个坝子,跌扑在师祖的面前一丈多远,几乎毙命。早餐后,师祖不辞而去,误以为主人对他不信任。谭家后来一再请人劝说,解释误会,师祖到底没有回去。万师祖的事迹还多,这只不过是比较显著的点滴罢了。


第一节 周师爷之德略传

周师爷代方号之德,梁平县东路葫芦区石安乡龙塘人。石安原有高宪龙师,学余门拳法於孙建廷,是熊学能的再传弟子,也可算一方之雄。高与师爷为比邻,故早从高学,技艺成后,开门授徒,已有门徒一百有余。一天,高与周师爷说:“余门拳法虽好,但赶不上金家功夫高明巧妙,可惜金家功夫不易得传,我曾跟麻贵廷老师学了两个多年头,毫无所得,只有大师兄万玉成一人,完全得到了他的衣钵,可惜万离师别去后,我一直无缘碰上他,现在听说万已回到家乡,我们何不设法请来,共同受教?周师爷大喜,与高师祖计议,唯恐资力不足,募得另外有志学功夫者四人,一共六人,合力成就此事。后迎请万师祖来家,开支耗费甚大,而对功夫又不易轻传,不到一年,其他四人皆退出,只剩周师爷与高师祖二人,因为高又是周的老师,当然不能过分计较,故实际上供养万师祖仅周师爷一人。万师祖鸦片烟 瘾极大,每餐离不开鸡鱼肥肉,并且还要烹调得法,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周师爷始终逆来顺受,倍加殷勤,毫无怨言。例如师祖说师爷家的母猪所生猪崽子很好,即马上叫徒弟给万师祖送两只猪儿过去;春节将至,师祖说家里还没有菜油,师爷马上叫徒弟给师祖家送一百斤菜油过去,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此者三年,始为师爷讲真实口诀。万师祖传功均为闭门指授,不令第二人知闻,师爷的小徒凿壁偷看,不料母狗护崽,咬了徒弟一口,被万师祖察觉,就停止了多天的教授,经师爷一再道歉,并把小徒严厉骂了一顿,保证不再无礼才了此事。从此传功更密,根本没有外人知道了。万师祖初教周师爷,只是教了一个熊出洞,一直练了两年多,师爷欲学开合气功,婉转问师祖请示,师祖大怒,质问师爷:“是你教我?还是我教你?到了你应学之时,我不知道教你吗?”从此不敢再向师祖请教。后来周师爷得了开合传授,练至六十日,丹田火发,腹中暖气如沸水蒸腾,贯穿尾闾,沿脊上顶入脑,复返丹田。自此以后,精神大增,大黑夜天,别人伸手不辨五指,师爷却能於百步之外辨认事物,用於练清身步时,能脚踏稀泥田坎,行走而不下陷。场上发生斗殴,师爷前去劝止,有一个人想挣脱再斗,师爷将此人之手一牵一放,那个人就滚过了三个店铺门之远。万师祖复给周师爷说:“拳脚功夫,金家功夫已到顶点;至於器械,据他所知,当以子午棍法为最好,万县朱德才乃此棍法之高手,恰逢朱从川陕镖行告老还乡,周师爷迎请到家,教其学练子午棍法;因朱无后,并愿供养终老,父师在周师爷学功时朱尚健在,并以师爷呼之。周师爷学功法时间正值清朝末年,功成已进入民国,他家原有田产数十亩,因供养老师,已成破产之势。但因性格慷慨、广交游、兼事医业、开药铺、又营柞坊(柞油)、做火炮、熬硝、甚至贩卖鸦片烟。家中徒弟来往甚多,经常数席不断,虽多种经营,结果都被人诓骗,不过尚能糊口而已。因科学昌明,火器日新,父师於一九二八年拜周师爷时,他已辍功不练,且染阿芙蓉癖,但功力尚在,其膀子打人,异常沉重,能使人脏腑震动,气喷口鼻,其指拿人,犹如铁钳,痛彻骨髓,因功夫得来不易,深自秘惜,不轻语人。经父师一再诚恳请益,前后五载,方倾怀相吐,尤其开合功的观修,直至解放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间方才彻底明白。解放后,周师爷完全以中医内、外科为业,骨伤科尤为卓绝。周师爷生於一八九七年(丁酉)腊月二十九日,卒於一九七六年十月十日。今我辈怀念细思,倘若他老人家能练功不辍,善自调摄,虽经极左路线之种种磨难,是完全能够活上更高的寿数!

第二节 父师张义尚研习金家功夫始末

父师生於一九一0年,因稚年多病,到十三岁那一年,患五心潮热,骨蒸盗汗,几乎险些丧失生命。时业师见父师体质太差,讲述一些有关武术、气功锻炼的故事,使父师看到了一丝生机与光明;十四岁就读高小时,有缘到王鲁璠师爷习字门拳并结合练少林深呼吸法,



一年余,身体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以后继续努力,进步不大;因此於一九二八年的秋天,又拜在周师爷门下学金家功夫。
父师当时习功兴浓,正上中学,每逢寒暑及短暂节日,家里可以不回,而周师爷家是一定要去的。如此两年有余,一天,周师爷突然问父师:“你经常去去来来,真想学功夫么?”弄得父师啼笑皆非!只好详细讲明自己的心愿和志向,从此以后才逐渐地正规教导,但均无第三者在时方才说教,若有旁人,他是绝口不谈功夫。周师爷给父师叮嘱说:“功夫是各学各的。此功夫代代相传,三人不谈,六耳不道,历来是不公开教授的!”父师初拜门时不懂窍,以为都是他教的学生,都是师兄弟,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总是不理不睬,仿佛象没有听见一样,事后无人时,他就骂了父师。当时父师学功夫比我辈艰难得多,一个人练功发现了一些疑问,想请师爷指授纠正。从学校到他家有一百多华里,完全是步行。即使至师爷家,还得寻找机会请教。而从早到晚乃至深夜,家里皆是人来人往,总没有一点儿空时间,是断了人迹的。为了不违犯师傅的戒规,有人时又不敢提问题,心里的意思是多么希望只要师傅给我请教的疑问答覆了,可以饭都不吃,马上回家去,但实在等得不耐烦时,曾有多次烦恼到心里发生矛盾:“一定要学这功夫么?要是不学这功夫,也就不求教于人,受此闷气,多么自在快乐!”而结果总还是“不管怎样受委屈,必需坚持学下去”的决心占了上风。如是又经过三个年头,总算基本上看到了金家功夫的全貌。后来师爷语重心长地对父师说:“你看你们这些师兄弟哪一个是真心学功夫的?你大概认为我的口很紧,总是不肯爽快教人,你要知道‘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我若随便把功夫传授你,你定会漫不经心,当作耳边风。一个有功夫者,并不是不想传人,但必需是载道之器,才能够把功夫继承下来,将来再把功夫发展下去,像你所看到的这一批人,到我这里来都是别有目的,有的甚至是为了混饭吃,我能给他传功夫吗?如果所传的人,对於继承、发展都做不到,传给他也是等於零,何不少些麻烦,到不如装在我肚皮里烂去吧?”
周师爷给父师的指授,当时父师均做了详细记录,集成了厚厚一册,可惜在文化大**中丢掉了。为了防止遗忘,於一九六九年又将金家功夫重写了出来。父师就读上海复旦大学后,学校请上海当时杨式太极拳名家武汇川先生带其门徒张玉、吴云倬二人来校表演推手、对剑、对刀、散手等精彩对练,令人神往(后吴云倬先生在复旦大学教杨式太极拳),所以,就把武术的兴趣转到太极拳去了。为什么不集中精力练金家功夫转向学太极呢?因为金家功夫在技击方面有很高价值,就是太过毒辣,几乎出手伤人。父师曾亲口讲高祖父所说过一个故事,在满清末年,他亲手主办我们场上的四十八天踩台戏(关庙新建落成,唱川戏庆祝),四方赌徒云集,邻县梁平一伙十余人,在赌场上赢了戏班子里唱武生张炳五的赌资,张恃武不付,扬言只要打得过他,方肯付赌资。那伙赌徒气他不过,回梁平请了练有相当功底的周玉书来。我高祖父怕出事故,极力调解,未遂。就亲眼目睹周玉书把文庙的屋柱以肩一挨,只听见“嚓”的一声,屋柱便卸了出来。只要张炳五能归还原位,他们便不收赌债。张自知不敌,只得乖乖付了赌债。周师爷对父师说,就是那次周玉书回梁平过石安场时,才知万师祖在师爷家里,登门拜访,请万传一点功夫,万师祖教他一个猿猴入洞。周回梁没多久,便与一个担煤炭工人争路,一个猿猴入洞把对方打死了,因此入牢,死于大监里。一想到这里反而感觉到功夫练好了,反倒增加了自己的危险(与人交手)。而太极拳则不然。一,理论极高;二,制人也可以自作主张,不会动辄伤人;三,练起来也更自然有趣味。故转向了。但金家功夫的秘密精粹之处,始终未敢忘怀,即正印证周师爷之指授真言:“得之难,失之难!”岂非虚语哉!!!



第五节 本人承传金家功夫自述
综上所述乃金家功夫的起源、发展及历代杰出代表人物事迹,皆是鲜为人知。从某种-6-
角度看来,好似神话传说出乎一般常识范畴,但均是我辈从师爷、父师口授记录下来与亲眼目睹,只是秉笔直书而已哉!!姑妄听之、记之耳。
本人生於一九四六年三月,从读初小时(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六年)就目睹父师授徒练习杨式太极拳、推手等,因此从小深受父师影响,对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八岁时父师便教我练气功,是《真传黄氏易筋经》中的第一功法,“立鼎”除内伤,专练其内壮功。三个月后,身体比原来更健壮,呼吸细长调匀,进步神速;然适逢五八年大跃进极左路线,大炼钢铁、成立公社伙食团,值五九年至六0年几乎伤命。於六一年生活稍有好转,又正式拜师习杨式太极拳;后来授金家功夫。我习武之路恰恰与父师相反,免于重蹈覆辙。因父师当时求学於外人,先学少林的字门拳,再习金家功夫,后练杨式太极拳。故此多走一些弯路;而我求学於父师,则先学内壮,再习太极,后练金家功夫,故走了一点捷径。难忘父师的精心指授,先学内壮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再习太极,练出太极拳的松弹劲;后练金家功夫,则更易、更妙。因太极、金家功夫的精髓皆相通,一开始入手练习就不许用力,更忌拙力,目的是培养灵机,以训练出松弹劲为核心,最终达到快利粘连随合劲之高层境界。方能让人感觉一着力如触电般。父师常言:“金家功夫之开合劲,与道相通,为练命功之基本功法,太极拳亦然。缘于两功法的祖师张三丰、金道人皆为道家祖师矣!”
多年来,我练金家功夫感触很深。此功法以单式练习为主,只有一个四把捶套路,共九手(即九个动作)。练习时很方便,不择地方,即使很小之地皆能练功,正合拳谚云“拳打卧牛之地”之意。杨式太极拳则不然,练一个完整套路共三段,需两个半房间大,才不致退去退来地练。就技击而言,其技击效果也比太极拳进步快,正如拳谚云:“太极十年不出门,金家、形意三年打死人”,只不过金家比形意更为狠毒些。因此父师从来不教金家功夫,凡求学者只传教杨式太极拳或形意拳(父师在上海复旦读书时,拜形意拳家赵振尧为师)等,皆因金家功夫易伤人与难习练。岂能以函授资料办班授徒便练出功夫来,如此教授,不但浪费人家财力、耽误人家精力,而且还会练出毛病。故必有明师面授机益,诚心栽培,加上自己刻苦钻研,方可成大器。金家功夫唯有谒诚拜师,正式列入门墙后,自己勤加苦练,数载寒暑,大功乃成,以至终身受益无穷矣。我曾以金家功夫技击运用於太极拳推手中去,确有奇效。对方始终感觉我有多手的味道,令其措手不及。缘于趁对方走化之中略有间隙,即以头、肩、肘、手、臀、膝、足皆可因势利导用之。太极拳之八法, 棚、 履 、挤、按、 采、 列、肘、靠用得法,诚然历害;但金家功夫多用头风、腾风、膝风,则比太极拳有更多的巧妙绝伦之处,可令对方极难应付,手足无措。我的实战体会认为,练力容易练松难,要习轻灵则更难。如要在武术上有所成就,应将金家功夫练炉火纯青后,若再练其它功夫更易,或许你对其它功夫便无趣再练了。就因金家功夫练起来既舒适、又养生;於技击作用、气功(开合功),与其它功夫不可同言而喻矣。以上所述乃个人拙见,望武术同道、同仁们赐教。
父师一生困于诸多因素,所传授金家功夫之入室弟子极少,唯有我与关明先师弟两人而已!!时值父师仙逝三年余,怀着对父师的无限思念之情,特写金家功夫之历史渊源、发展、历代杰出人物生平事迹等,公诸於世,以维护其纯洁性。然社会上总有一小撮妄利之徒,假冒父师之弟子或老师等之名,进行招摇撞骗,以盲引盲,危害众多武术爱好者,心殊不忍!为不辜负父师辛勤栽培,愿将父师用毕生心血所著之《中医薪传》、《丹道薪传》、《武术薪传》(即金家功夫)姊妹篇公诸於世,以飧广大武术爱好者。完成父师之遗愿,继承发扬光大,乃我辈之心愿。曾於二0 0一年将遗稿委托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孚琛先生(即我的师兄弟),因有种种困难,至今还未就绪,但应坚信此三部著作不久将会陆续由国家正规权威出版社出版面世。
我已从忠县中医院退职,继承家传医业在自己开的个体中医诊所上班,以中医内、外科-7-
悬壶济世。而今社会时代不同,我曾破例传金家功夫第八代门人有五:赵永明、谭康华、
戴凌峰、张晓毅、关泽勇。将来后继有人,不至湮没矣!幸哉!!幸哉!!!

第六节 金家功夫世系传人

老谱云: 心意六合第一家(金家心意六合拳 渝东第一家)
——金家功夫世系。
第一代 金一望祖师(道人)
第二代 李少侯
第三代 麻贵廷
杜伯长
刘志强(刘二老爷)
第四代 万玉成
梁平县观音岩人(即大观乡)。
第五代 周之德讳代方
梁平县葫芦区石安乡龙德人,生於一八九七年丁酉腊月二十九日未时。
第六代 张义尚
忠县汝溪镇长安村人(忠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生於农历一九一0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七代 张力
忠县汝溪镇长安村人(忠县中医院退休职业医师),生於农历一九四六年三 月二十六日。

无语。。。
真不知道还有这事情
张义尚 不是跟随李雅轩学习杨氏 坚决拥护老杨家的传统 专练太极 他自己还写专著 说明 一生一个技艺都学不好 何况其他 太极拳不能和别的同练 特别提倡啥
但是那个练拳动不动10几20年的写法和张的写法一样
哎。。。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一耳光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说容易,做起来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神奇的功夫,可惜现在很难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兮城以空

2016-3-10 10:32:35

张先生也是当代名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4

无语。。。
真不知道还有这事情
张义尚 不是跟随李雅轩学习杨氏 坚决拥护老杨家的传统 专练太极 他自己还写专著 说明 一生一个技艺都学不好 何况其他 太极拳不能和别的同练 特别提倡啥
但是那个练拳动不动10几20年的写法和张的写法一样
哎。。。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一耳光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说容易,做起来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神奇的功夫,可惜现在很难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兮城以空

2016-3-10 10:32:35

张先生也是当代名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