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古传《射法篇》传抄本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04次阅读 0次回复
莫飞霜
2015-11-25 09:01:24
古传《射法篇》传抄本
射法总要篇
1页

2页

3页

4页

5页

6页

7页

8页

9页

《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卷十三·射法篇
注;该篇文章,《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卷十三·射法篇,转自网络。
《列女传》云:怒气开弓,息气放箭。盖怒气开弓,则力雄而引满;息气放箭,则心定而虑周。
一、量力调弓,量弓制矢,此为至要也。故荀子曰:弓矢不调,羿不能以必中。孟子谓羿之教人射,必至於彀。学者亦必至於彀,射家要法。
—、持弓矢审固,审者详审,固者把持坚固也。
—、凡打袖,皆因把持不定。
—、凡矢摇而弱,皆因镞不上指也。
—、法曰:镞不上指,必无中理。指不知镞,同於无目。此指字乃是左手中指;末知镞者,指末自知镞到,不假於目也。必指未知镞,然后为满;必箭箭皆知镞,方可言射。
—、审者,审於弓满矢发之际,今人多於大半矢之时审之,亦何益乎?
—、审者,今人皆以为审的而已,殊不知审的第审中之一事耳。盖弓满之际,精神已竭,手足已虚,若卒然而发,则矢直不直、中不中,皆非由我心使之也。必加审之,使精神和易,手足安固,然后发矢,其不直不中为何?
一、射法中“审”字,与《大学》“虑而后能得”“虑”字同。君子於至善既知所止,而定、而静、而安矣,又必能虑焉,而后能得所止。君子於射箭引满之馀、发矢之际,又必加审焉而后中的,可决欲知审字工夫,合於虑字工夫,玩味之乃得。
—、大指压中指把弓,此至妙之古法也,决不可不从之。
—、马弓决要开至九分满,记之记之。若七八分,亦难中也。
—、马上射把箭,须以箭二枝连弓巴把定,又以一枝中弦挂为便。其有以箭插衣领内、或插腰间,俱不便,决要从吾言。
—、凡箭去,宁高而过的,慎勿低而不及也。此人人之病,记之记之。
—、场中射须要业业,恐不中,决不可有一毫自放之意,都如无监射各官在上,都如平日自射一般,慢慢一枝知镞过一枝,一枝审过一枝,如何不中?
—、凡中的之前可取必者,皆自从容闲暇中能必之,未有忙忽而可取必者,忙忽而有中者亦幸耳!
—、凡射至五矢之外,犹未中的,更要从容审决,不可因不中而自忙。若忙,则六七八九矢更无中理也。
—、教骑射箭法曰:势如追风,目如流电。满开弓,急放箭。目勿瞬视,身勿倨坐。出弓如怀中吐月,平箭如弦上悬衡。
—、步射箭法曰:箭者,杀人於百步之外者也。射者,必量其弓,弓量其力,无动容作色,和其肢体,调其气息,一其心志。故曰:莫患弓软,服当自远。莫患力赢,引之自亻丕。但力胜其弓,必先持满射之,先近而远,此不易之法也。大端还要学扯满、射远,及到,然后自近求准。非如一人,自未开弓,便止射三二十步起也。如此一为所局,岂能远耶?
凡射,或对贼对把站定,观把子或贼人,不许看扣(目稍瞬,则不及避,而制於人。此眼法也)。
凡射,前腿似橛,后腿似瘸。随箭改移,只在后脚。左眉尖直对右脚尖,丁字不成,八字不就;射右改左,射左改右(二句正中的之妙,此足法也)。
凡射,前手如推泰山,后手如握虎尾。一拳主定,前后直正。慢开弓,紧放箭。射大存於小,射小加於大(存压其前手,加举其前手),务取水平,前手撇,后手绝(一句射之玄机,一撇一绝,正相应之妙。一齐著力,使两臂膊伸合,则箭疾而加於寻常数等矣。此手法也)。
凡射,颐恶旁引,头恶却垂,胸恶前凸,背恶后偃(乃身之病,此身法也)。
凡射法,箭摇头,乃是右手大食指扣弦太紧之故。其扣弦太紧之故,是无名小指松开之故。学射者有此病,射时用小草梢一寸,用无名指、小指共拾於手心,箭去而草不坠,即箭不摇摆矣。
凡对敌射箭,只是个胆大、力定、势险、节短,则无不中人,无人能避矣。此状形容不出大端:将弓扯起,且勿尽满,且勿轻发,只是四平架手立定,则势自险矣。必待将近数十步,约我一发必能中敌,必能杀人至死。或患将切身,或为贼先锋一中而收利十倍,则节自短矣。马上之贼,只当看大的射,不可射人。谚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必擒头是也。
凡马,须要平日适饲养,时调度,踪蹲听令,进止触物不惊,驰道不削,前两脚从耳下齐出,后两脚向前倍之,则疾且稳,而人可用器矣。故马者,人之命。塞马惯战,数倍中国居常调度之功也。
《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射法图
注;射法图,来自“戚继光研究业书”,该《纪效新书》十四卷本,
    是戚继光的晚年作品,成书于万历十二年(1584)。






标签
文章 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