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形意拳经选注三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4523次阅读 0次回复
阅读排行
秘籍
2014-12-18 19:58:38
形意拳经选注三
第五节  论交手
原文:
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落顺不见顺,起横不见横,起落二字要分明。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如挑担,行如槐虫。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起?落不落何用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起落二字与心齐。未起身先侧, 未落身先坠, 未起如摘子,未落如坠子。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手出如钢锉,手回如钩竿,能叫我先动,莫叫他起拳。不钻不翻一寸为先。破中即是打,打破紧相连。
注释:
练行意拳,打的是起落,钻翻,横竖,升伏。起落钻翻是外形,横竖是劲路,升伏是内气。外形是内气运行的外在表现,内气是变势发劲的原动力。升,是指吸气时真气自涌泉升至聪门(前额上方),伏,是指呼气时真气仍下降而归于丹田,复降至底,觉周身之气渐小,如龙蛰虎伏。竖也叫顺,是指自肩至足底,横是指自两背骨至两手。钻翻是指两手的阴阳变幻。手背为阳,掌心为阴,胳膊内侧为阴,外侧为阳,与人身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络暗合。起手为钻、为升,为横,落手为翻,为竖、为伏。所以手一起一落,一去一回,则劲有横竖,气有飞腾。在劲儿之横竖变化时,内气亦同时有横竖之变化。个中滋味需细心体会,才能有所得。起时用劲儿如挑担,其跟在于脚,全体一齐用力上伸,要侧身而起。其内气之升则如伏龙升天。进步如槐虫之行,劲在足在腰,其身下坠,其气亦下如霹雷击地。意之起,气之来,无形无踪,倏然而至。起手要沉实,虽是向上向前,肩肘仍要有沉坠之意,犹如钳工推动钢锉,劲匀而沉。回手亦不是随便向后撤,而是向下向后,有腰臀之力,如钩竿从高树上勾落果子一般。去是打,回也是打。如对方来手甚快,我则前手连接带拨带打,以打中为破,破即是打。自外形上看,起落钻翻甚不分明,这就是“起横不见横”、“起不起何用再起”和“落顺不见顺”,“落不落何用再落”的情况。但内气之纵横和劲路之变化仍甚分明。如对方距我甚近,出手便能伤及我身,我来不及换步,出手也来不及钻翻,则只能用意、气之起落钻翻横竖,助之以寸步,接定对方的劲,浑身一抖,将对方发出去。所以叫作“起无踪落无形”。
这就是“不钻不翻一寸为先”的意思。
原文:
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前后四梢望眉展,撇身反背虎搜山。斩手似炮行如风,把把鹰捉开四千。剪子股十字立,进步踏打不留情。拳似药箭身如弓,踏进中门去打人。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拳似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注释:
横拳为诸拳之母,故出手便是横拳。横拳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横是无形的横拳,如运用三体式的形式,将浑身放松(要松而不软)不用一丝拙力,精神内守,气势腾挪,圆满无亏,以意行气,以气帅形,可以变成各种拳势,精,气,神皆在其中。这就是“起无形,起为横”。如外形一动,手足一出,但横劲未发,此即成后天之横,后出手便发出横劲,是之谓一行一横,为名家所不取也。撇身、反背,拳砸,或扣步、转腰、提膝、拳砸,在行意拳叫作“望眉斩甲”。步一动即变成鹰啄之式,出拳便是“四平炮”。此诸式自始至终贯穿着八字功的“展”法,可以连环使用,是一种比较厉害的打法。所谓“展拳勇猛不可挡,截梢劈面取中堂”就是指的这种展法。上用鹰啄,下用剪步十字扁踩,同时并举,如狸猫上树,直取对方两足,两臁,两膝,十分厉害。行意拳的进攻特点之一是近打,即拨开门户,钻进去打。要想钻进去,必须束身而进,如鹞子入林一般。又如蛇之弯弯曲曲,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以头领身,以身带步,脚踏中门,直向对方裆中插入。进身的同时,既是顾又是蓄,要蓄如伏弩;进去后手脚齐落,动如发机。浑身上下顺着一个方向,同时发力。在此一瞬间,四梢一齐发动,不许有丝毫畏惧迟疑,犹如受到火烧蛇咬一般,浑身一抖,如火炮爆炸,打出一个整劲来,这就叫“惊起四梢”。
原文: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内要捉,外要随,打要远,气要催。远践近钻进合膝,敌人沾身要纵力。起手如虎扑,下脚不落空,拳打三节不见形,若见形影不为能。墙倒容易推,天塌最难擎,雨过尘灰尽,风吹暴雨倾。架梁闪折不为重,有称打起千百斤。身体来动可知情,才知足心大光明。
注释:
与人交手时,首先要气势胜过对方,如关云长之斩颜良诛文丑,视敌人如插标卖首,勇往直前一蹚而过,如踏草芥。有胆才发得出力,有胆其技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行意拳养气之功。内要提是指内中之意一动,精神即提起,不可散乱。肛门微提,真气聚于丹田,腹如沸鼎,真意萌发,气势腾挪。所谓“随”,有两重意思:一是指外形随内气之动而动,二是指在接手后不能主观,不能硬顶,要随对方来势,因势利导。如对方猛力来攻,我不撄其锋,先顺对方之力稍稍一引,即乘机钻进。郭云深老先生谓之“随”,即随而后打也。打时身虽近而意则远,才能放得出入去。比如我距对方只有一二尺远,一拳打去要如同打六尺开外之物一样。如此则气长劲也长,平时自己走架发力也要如此。意到气到,气到力发,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发力时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周身合成一家,三节连通一气。如与对方相距较远,则用马奔虎践之步;如与对方相距较近,则用起钻落翻,进步合膝护裆。如对方已进来将我逼住,我仍用身将对方引进,同时自己合而蓄,如同被捆住一般,继而突然一炸,其劲又整又脆,短而迅猛,常可将对方打起来抛出去,我势一动,直如天塌雨倾,使人无法擎、无处躲,则对方自败之无疑也。行意拳的打法要明三节:上节不明则拳无所宗;中节不明则全身皆空,上下不能贯通一气,下节不明则发力不能沉实有力。三节一齐发动,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则浑身都打人,无处不打人,故曰“拳打三节不见形”也。若遇对方身长力大,亦需以巧取胜,不可拚力。用巧之法是根据力学上的杠杆原理,也就是搬运工使用撬杠之法,以四两拨千斤。对方力虽大,贵在使他放不到我身上,或不能完全放到我身上;我力虽小,贵乎能全部放到对方身上,而且放到薄弱的环节,放在对方最不稳定的时机。此法之运用,必须以能听劲为前提。
原文:
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往里钻。眼有鉴察之精,手有拔转之能,足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肋, 两手不离心, 出洞入洞紧随身。熊出洞,虎离窝、硬崩摘豆角。由其不意而出之,乘其不备而攻之,手脚齐出,手到劲发,抖擞、扑按,窜身、纵力。
注释:
人体各部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各守防地,克尽己责,配合恰当,才能得攻守之妙用。与人交手之时,在大脑统一指挥之下,眼司鉴察对方的行动,要作到明察秋毫,看得准,看得快。拨拦挡架,封自己门户,打开对方门户,则全在两手两臂。而钻进去则靠两腿两足。拳不离肋,拳不离心,则自己严密而出手迅速狠直,打出中平拳威力甚大。行意拳贵在发内劲,即意、气、力三者合一,发于丹田之中,达于骨缝之内,再由内而外,贯于肌肤,达于四梢。缠绕往来,收放开合,既绵软而又沉实,既有定向而又无定向,圆中有方,曲中有直。引之便来,不得不来,放之便去,不能不去。内劲儿的获得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使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长期刻苦锻炼的结果。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加强,肌肉的记忆牢固,反射能力变强,对于外来刺激感觉灵敏,传递迅速,反射快,变化及时,因而就体现出能曲能直、能柔能刚的特色来。根据形势的需要,发抖擞之力如锦鸡抖翎;发扑按之力如灵猫捕鼠;窜身如蜇龙升天,纵力如弹丸离膛。
原文: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踏进中门,如蛇吸食。行如猿猴;动如猛虎,气与神往,捷若腾兔。纵横往来不瞬目。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能在一思进,未在一思存。拳打意气紧相随,舒展其力用六催, 肩要催肘肘催手,胯要催膝膝催足,手到劲发如点炮,内外齐攻合一处。
注释:
平时自己走架练功或是与人较勇,第一要有精神。也就是提起全副精神,神气鼓荡,集中精力,神不外驰。挨何处我意便在何处,处处总是我意在先,开合蓄发全在胸中腰间之运化,不在外面。看起来貌似安逸,而内动则甚为剧烈。’一接手即以我意盖他意之上,以我气盖住他气,以我神盖住他神。如何才能“盖”住对方? 必须作到“彼微动己先动”。一接手便要悉心体会对方的劲路,如对方用力则我也用力,但我力在先。如对方不用力则我也不用力,但我意仍在先,始终以我意在他意之先,才能得到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之妙。所以说“能在—气先,莫在一气后”,“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
原文:
有反意必有反气,有反气必有反力,其形虽未动,而反异之心已萌。精心体会,后
发制人。
注释:
从对方之反力,反气,而窥得其反意,作到“彼微动,己先动”,后发先至。
原文:
准备万般一旦无,千招不如一着熟,手巧还须应之早,过后见势不如无。
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 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栏。
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 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
拳无拳,意无意, 无意之中是真意。蜇龙未起雷光动,风吹大树百枝摇。
武艺都道无正经,任意变化本无穷。 岂知悟得婴儿玩,打法天下 是真形。
注释:
与人交手要应得早,就须懂得七疾。何谓七疾?第一要眼疾。心为元帅眼为先行,心之变通全仗眼之快慢。故又曰“眼为心之苗”。眼快才能及时明察敌情,达之于心,应敌变化。第二要手疾。手为人之羽翼,迅,悍,蔽、进,攻,无不赖之,故曰“眼明手快有胜无败”。第三要脚疾。脚者身之基,脚踏中门而进,身自随之,手脚齐到方有整劲。第四要意疾。意为体之帅,攻守之迟速,紧慢,均惟意适从。立意一快,则眼,手,脚……均得其要领。第五要出势疾。交手时存于内者为意,形于外者为势。意疾而势跟不上,也是枉然。第六要进退疾。当进则进,应竭其力而勇往直前,像个“拼命三郎”,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伏势,俟机再进,高低随时,纵横因势,这即是“纵横往来目不及瞬”。第七身法要疾。一切拳法皆以身法为本,所谓“身似弩弓拳如箭”,“上法须要先上身”是也。身法要疾而不散,活而不乱,乃为得法。
行意拳之用法可分三层。意气力三者合这是明劲功夫,是有形有象之用,是一切其它用法的基础。如无这步功夫,便打不出行意拳的风格来,进一步则是五行、十二形进退合,随意变化,起无形落无踪,不钻不翻,打破身式无遮拦,是暗劲功夫,是有形无迹之用。练到高超境界时,意动形随,极其自然和顺。对故时,胸中空空洞洞并无一招一式成法,完全因敌势而接应之。当刚则刚,当柔则柔,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通顺。任意变化,左右逢源。其轻松自然之态,宛如婴儿玩耍,无一丝一毫勉强之处。我只自然随便而动,敌人则往往跌出甚远。这在道家叫作“神形俱杳”,在拳家叫作“拳无拳,意无意”。这才是行意拳打法之真形。如欲达到此种境界,只有按照要领,由浅入深,勿忘勿助,一步步练去,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有意追求。要知专门求大力则往往被力所拥,僵而不灵,内气滞塞。若专门求呼吸则往往被呼吸所拘,而自去自然,气力不和顺。若专门求沉实,则往往被沉实所陷而拙笨不灵,失去变化之妙。若专心求轻灵则往往轻浮而散了功夫。所以不可专求,只能顺乎自然。即或在练功中若有所得,也只能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用神化去,至于无声无臭,自然而然,趋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的境地。这是十分重要的。郭云深老先生有句名言“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就是此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