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孙氏武学不仅仅是继承-孙门的拳论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6700次阅读 0次回复
阅读排行
秘籍
2014-12-18 14:58:36
 孙禄堂先生遵循儒家美德崇古意,把自己的创造与发明统统归结为古传遗续。但是只要深入研究一下各派的要则,就会明显地突现出孙氏武学的不同之处,而且这种区别与不同,并非是表面的技术枝节,而是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技术和技术理念。因此如果说单支密传是荒谬的,那么这些独到的技术体系只可能是孙禄堂先生自己的创造。从松、整、柔、动、静自身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到运用《易》、《丹》二经对拳术进行指导和体认,孙禄堂先生建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都是独辟天地、与众不同的,由此产生的训练效果与效率更是卓绝。因此,对于孙氏武学的认识,我们不能只看到孙老先生的谦逊的自述,而应该深入其里,通过实践和不断对比,认识孙氏武学的特质。
  有一位著名的老拳师讲:孙老先生把老先辈们的形意、八卦、太极三拳都改了。这是事实。凡研修孙氏武学者,绝不能套用其他门派的拳理和技术去指导或参考于孙氏拳。如果这样,绝不会尝到孙氏武学的味道。认为孙禄堂先生超越了董海川、李能然、杨露蝉、武禹襄等,绝不仅仅是因为留下了更多、更高社会赞誉,而是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训练效果的超越,即是作为学术本身的武学体系的进步和超越。
  为什么关于宋世荣前辈对《拳意述真》的题词有两种说法?
  1924年孙禄堂先生去山西拜访宋老前辈,主要目的是送阅《拳意述真》一书,并在介修盘恒切磋数日。之后宋老前辈题词:“禄堂贤棣,学于后,空于前,独续先宗绝学。”此书后传至贾蕴高先生,并由贾传郝湛如先生。郝于40年代定居上海,为了证明自己的辈份与师承,曾将此书(有宋老前辈题词之《拳意述真》)示以孙存周、孙剑云等。其中“独续先宗绝学”一句被圈掉,改为“先宗绝学有续。”剑云老师讲:郝先生说这句是由贾先生圈改的。所以,关于宋老前辈的题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宋老的原始版本,另一个是贾蕴高圈改的版本。剑云老师所以采用贾先生圈改的版本,是因为剑云老师说过,总不能因为老宋先生推崇先父,反倒让人家都不是正宗了吧。所以在《武学录》中采取贾版,而我的“大事记”中则采取宋老原版。所以有此差异。孙门历代前辈的谦虚之德足可见焉。
  就一个松字,至今为止孙门之外的各派理论中,就没有哪一家能把松的技术道理揭示出来。但是一旦我们公开出来,马上就成了谁家老谱上的东西,什么异曲同工的什么什么大道理。象松紧问题、开合问题、动静问题,如果孙门不公开其中的道理和技术,武术界各派至今无不是在错误的理论和技术中打转转。前一阵子,很多门派都跟着大成拳的错误理论跑,惟独孙门不为所动,依旧从容中道。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绝非偶然。什么‘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什么‘要出技击功夫,就要废弃套路,惟有站桩和单操’,什么‘大松大软’,看看其他各派这几年出的书,这就是世上各派流行的武丹合一的东西。这些东西与我们孙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万不可混谈。科学界的巨人牛顿是站在加里略和迪卡儿这两位科学巨擘的肩膀上,才完成他的理论体系。但不能因此就认为牛顿的成就不如或等同加里略和笛卡儿,而是超越了牛顿和笛卡儿。同样孙禄堂先生就如武学领域里的牛顿,孙老同样是站在前辈大师的肩膀上,才完成了孙氏武学体系的建构。其中影响较大的、直接产生影响的、可考的人物也有十数位,如郭云深、程廷华、宋世荣、郝为真、李奎元、李存义、车毅斋、刘奇兰、白西园、张树德、许占螯等师门前辈,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友人如杨健侯、张策、杨春圃、道门文始派张姓、陈姓两位隐真以及蓉城精通易经的某公和北京的道友关某等人的学术也对孙老的武学体系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此外,武、李的理论成就,儒释道历代高真的理论成就也对孙氏武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这些影响,孙门中没有人否定。我们所要否定的是那种认为孙氏武学仅仅是继承了诸位前辈的学术的观点。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孙氏武学是孙禄堂先生在对前人的学术进行否定之否定的实践与总结中,不断凝炼与升华后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武学体系。正因为如此,当孙氏武学的体系出现后,当时的武林中几乎没有人懂孙氏武学(见《八卦拳学》陈序)。如果仅仅是或大部分是旧有学术的传承,是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因为只有全新的学术才会出现这种状况。
  放松也有法门。确实到目前为止,孙门之外还没有人披露过。就目前公开出版的东西看确实很多门派都不知道放松为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