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探究八极拳吴连之常玉刚师徒关系年代真伪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1083次阅读 12次回复
阅读排行
有文章说常玉刚生于1961年自幼随表兄李俊义马英亮练八极拳,15岁拜吴连之为师。
吴连之生于1947年秉承家学,18岁就功成名就。
吴连之18岁就功成名就了,常玉刚这年4岁到他15岁是跟李俊义马英亮练八极拳的,为嘛不跟功成名就的吴连之练呐?偏要跟没有功夫没有名气的李俊义马英亮练呐?4岁到15岁11年里吴连之的功夫名气应该更了不得吧?为嘛常玉刚非要等到15岁呐?他不知道他的舅舅有功夫吗?常玉刚15岁那年吴连之29岁正是1976年吴秀峰太爷去世那年,吴连之说他好几年没心思练拳有怎嘛可能收徒呐?








记得还是三十年前的一天,表哥又一次来到我们家,他问我功夫练得咋样了?我闷闷不乐地对说:“现在孟村大队武术队解散了,马老师也因为公务繁忙,经常外出跑业务,我们这帮学生简直就成了没娘的孩儿,谁也不管不问了。”表哥听完这番话后,让我随便打了趟拳。表哥一边看我打拳,一边与一旁站着的父亲说:“表弟身体条件不错,但功夫还没有多大长进,我又远在四十里外,也抽不出空来指导表弟,您还是另外给表弟找位老师吧!”父亲听后马上追问表哥找谁好?表哥说:“我舅舅吴连枝的功夫很了得,而且还是八极拳的宗传,如果跟他学,表弟一定会有出息。只是舅妈常年闹病,舅舅每天除在工厂做工外,还要照顾重病妻子,恐怕他很难找出空闲教表弟。”
父亲是军人出身,他从战火中走出来,对武术和搏击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帮我压腿下腰,目的想让我长大了有个好体魄。
说起这位练武术的表哥,我们还着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陌生少年,他长的很英俊,母亲对我们姐妹说:“他是你们表哥,是你二舅家的孩子。”那时我们对这位表哥没有多少了解,只是听大人们说,表哥父母都早逝,襁褓中被被我的姨娘----他的姑妈抱养。父亲转业后,我们家住在县城,而表哥家在距县城四十里以外的农村,当时交通不方便,大家没见过面,所以我们也就不认识。
表哥叫李俊义,比我年长九岁,虽然当时他也未成年,却一表人才。他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苗条的身材透出一股英气,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让人一接触就感觉到有些与众不同。尤其听母亲说,表哥的外祖父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那就更让我们羡慕。
那年我还小,缠着表哥问他会不会武术,表哥说他和舅舅学过几年。听完这话,我非让表哥表演一下。表哥没有拒绝,当着大家的面练了一趟拳。那时,我对表哥表演的套路既不懂也没有欣赏能力,只是大家赞扬我也附和,觉得表哥是个了不起的人。
为了能和表哥学点拳,我就主动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表哥也高兴的答应了我。他告诉我,他练的是八极拳,八极拳就发祥于孟村,他的外祖父和舅父就是八极拳的正宗传人。
与表哥的偶尔接触,不仅对这位表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尤其对他所练的八极拳更是敬佩不已。
为了能与表哥学拳,我打心眼里盼着表哥能经常来我们家,好跟他多学点东西。可是表哥还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只能零零星星的来我们家。虽然表哥每次来孟村我都抓住机会不放,但毕竟这样的机会还是少,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升至初中,也就在这时,城关镇成立了一个少年武术班,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托镇上的同学介绍我参加了这个训练班。
该训练班的主教练是位中年男子,三十多岁的年纪,长得很英俊。同学介绍说,他叫马英亮,是孟村八极拳优秀青年拳师。
在这个班里,由于我勤奋好学,进步很快,马老师也经常给我吃“偏饭”。 时间到了76年,由于马老师工作变动,孟村镇武术班解散了。而我们这些所剩无几的特殊爱好者,也变成了罐里的苍蝇,找不着方向。
表哥的一番话,好像在黑暗中点拨了我,让我再次看到了曙光。
那时,我急切盼望投拜在吴连枝老师门下。
在表哥的引荐下,征得各位老师同意后,76年冬的一天,父亲特意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为我举行了拜师仪式。
吴连枝老师不愧为了八极拳正宗传人,可以说能与吴老师认识并拜其为师是我三生之幸! 吴老师教学严谨,为人厚诚谦和。那时的吴老师,家境贫困,由于师母多年患严重肺结核年轻轻就卧床不起,师弟大伟年纪尚小。师父一边在工厂做工,一边照顾病重妻子和孩子,同时,还要挤出时间来研究家传武功,很是辛苦。当时,吴老师居住条件很差,两间土胚房伸手能摸到房顶。屋里没有一件象样的东西,家具也都是些破纸箱子。那时的工人工资很低,老师每月不足30元,粮食定量供应,粗细搭配,细粮比例每月15-30%。为照顾病重的妻子,老师对自己要求极其苛刻,总是尽量将自己微薄的收入省下来,用在为妻子寻医和为儿子加补营养上。
正是老师这种人格魅力,才使得我们这些为数不多的弟子至今对老师有着一种特别的敬重。也正是有了吴老师的悉心指导,才使我改变了对武术原有的幼稚认识,真正走进了这座神圣殿堂。
弹指间,三十多年过去,今天的吴老师,已成为全国著名武术家。我也是在各位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才多次在全国重大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长为一名县级体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尽而能为武术事业发展做更多工作。在这里我感恩多年来一直关爱我和指导我成长进步的各位老师,同时,更怀念那位自始至终支持吴老师继承祖业、弘扬八极拳的已故师娘,以及支持我走上习武强身道路的已故父亲。
在《吴连枝八极网》开通之际,我借吴连枝老师在国外讲学的机会,拙拟此文,以示对恩师的敬重和对八极拳众先贤的缅怀之情!
实事求是地说。82年以前吴连枝先生就不练拳更别提收徒弟了。他的徒弟都是82年以后的事了。你说常玉刚先生说的是真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这是常先生亲笔。他没有必要说假话,因为这是客观事实。70年代你在哪里,在孟村吗,你怎么知道那个时候吴连枝先生不会武术呢,要说真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一个师傅教出两个徒弟,两个徒弟练得绝对不会是一样的,那不是练得好不好的原因,只是风格原因,再说了他们还不是平辈。你觉得天津的八极拳好,好在哪里?发力?动作?架子工整?你不知道,所以,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请闭紧你的嘴,你没有谈论别人的资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奇怪梦

2016-1-8 10:25:23

说真话就这么难吗?凭真功夫说话!按咏春来说叶问未必就是正中。我看了吴连枝和常玉刚的套路就是两种风格没有相同的神韵。再说这两位练的八极拳就这两下子天天吹牛自己是吴爷的正宗传人看看和天津吴爷徒弟练的风格一样吗?丢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忘归期

2016-1-8 10:25:35

我收索了“常玉刚”里面确有“15岁拜吴连枝为师,并在当年荣获沧州地区武术表演优秀奖”,于是我查阅了师父的《沧州武术志》,历史上记载从1955年沧州人参加全国各类武术表演或比赛的人员名单中常玉刚的名字出现在1984年和1985年,两次表演都是刀术,一次优秀奖,一次一等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对吟诗

2016-1-8 10:25:43

<沧州武术志》1988年编撰,1990年出版,记录了沧州籍人1955年以后在各地各类武术活动中
的荣誉名次和名字。吴连枝还是编纂委员会委员,他不会忘了常玉刚“76年获奖”这个露脸的大事吧?“大沽口老炮台”他没看错,《武术志》记载的就是刀术,不是什嘛八极拳,六合枪。是谁在编瞎话?是常玉刚?是《沧州武术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月似玉

2016-1-8 10:25:52

常玉刚写的这篇文章逻辑混乱,一会儿说初中时城关镇成立了一个少年武术队,他拖同镇同学介绍参加了这个训练班,该训练班的主教练是孟村八极拳优秀青年拳师马英亮,(应该是73到76年吧?)76年(大家注意)由于马老师工作变动,孟村镇武术班解散了,在表哥李俊义的引荐下,征得各位老师的同意,76年冬天拜吴连枝为师,吴连枝老师不愧为八极拳正宗传人,拜其为师是我三生之幸。他又说记得三十年前,由于马老师经常外出,(大家注意)孟村大队武术班解散了,我们这帮学生谁也不管了,李俊义表哥介绍了他的舅舅吴连枝功夫了得,(这应该是76年)。而在常玉刚7,8岁的时候,17岁的李俊义就已经告诉了常玉刚,他练的是八极拳,发祥于孟村,他的外祖父和舅舅就是八极拳的正宗传人,从此常玉刚向表哥李俊义学习八极拳,并对表哥所练八极拳敬佩不已。
逻辑混乱一;到底是城关镇还是孟村镇?还是孟村大队?
二;到底是少年武术班还是训练班?还是武术队?
三;马英亮原来不是他的师父,只是个三年的教练?
这是哪对哪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陌浮生

2016-1-8 10:26:00

看到上面常玉刚写的文章说三十年前孟村大队武术队因为主教练马英亮经常外出跑业务而解散了,他们这帮学生谁也不管不问了,李俊义到他们家让他打了趟拳,然后对他父亲说;功夫没有多大长进。于是让他在冬天拜了吴连枝为师(76年冬天)。又在”常玉刚“的事迹里看到说;76年拜吴连枝为师,当年即在全县武术比赛中获全能亚军。我不明白这个‘当年”是76年的几月份?他获得全县武术比赛全能亚军的功劳属于吴连枝还是属于马英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墨君九

2016-1-8 10:26:08

当时李俊义老师也已经声名在外,怎么能说没有名气?常玉刚老师跟随李俊义老师学习八极拳,随后拜吴连枝师爷为师,这点我有考证,常玉刚老师就在孟村,而且时不时来武馆,在外面大街经常见他,去年沧州回族武术队赴宁夏银川演出,常玉刚老师是我们八极拳的领队。跟他很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2

实事求是地说。82年以前吴连枝先生就不练拳更别提收徒弟了。他的徒弟都是82年以后的事了。你说常玉刚先生说的是真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这是常先生亲笔。他没有必要说假话,因为这是客观事实。70年代你在哪里,在孟村吗,你怎么知道那个时候吴连枝先生不会武术呢,要说真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一个师傅教出两个徒弟,两个徒弟练得绝对不会是一样的,那不是练得好不好的原因,只是风格原因,再说了他们还不是平辈。你觉得天津的八极拳好,好在哪里?发力?动作?架子工整?你不知道,所以,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请闭紧你的嘴,你没有谈论别人的资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奇怪梦

2016-1-8 10:25:23

说真话就这么难吗?凭真功夫说话!按咏春来说叶问未必就是正中。我看了吴连枝和常玉刚的套路就是两种风格没有相同的神韵。再说这两位练的八极拳就这两下子天天吹牛自己是吴爷的正宗传人看看和天津吴爷徒弟练的风格一样吗?丢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忘归期

2016-1-8 10:25:35

我收索了“常玉刚”里面确有“15岁拜吴连枝为师,并在当年荣获沧州地区武术表演优秀奖”,于是我查阅了师父的《沧州武术志》,历史上记载从1955年沧州人参加全国各类武术表演或比赛的人员名单中常玉刚的名字出现在1984年和1985年,两次表演都是刀术,一次优秀奖,一次一等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对吟诗

2016-1-8 10:25:43

<沧州武术志》1988年编撰,1990年出版,记录了沧州籍人1955年以后在各地各类武术活动中
的荣誉名次和名字。吴连枝还是编纂委员会委员,他不会忘了常玉刚“76年获奖”这个露脸的大事吧?“大沽口老炮台”他没看错,《武术志》记载的就是刀术,不是什嘛八极拳,六合枪。是谁在编瞎话?是常玉刚?是《沧州武术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月似玉

2016-1-8 10:25:52

常玉刚写的这篇文章逻辑混乱,一会儿说初中时城关镇成立了一个少年武术队,他拖同镇同学介绍参加了这个训练班,该训练班的主教练是孟村八极拳优秀青年拳师马英亮,(应该是73到76年吧?)76年(大家注意)由于马老师工作变动,孟村镇武术班解散了,在表哥李俊义的引荐下,征得各位老师的同意,76年冬天拜吴连枝为师,吴连枝老师不愧为八极拳正宗传人,拜其为师是我三生之幸。他又说记得三十年前,由于马老师经常外出,(大家注意)孟村大队武术班解散了,我们这帮学生谁也不管了,李俊义表哥介绍了他的舅舅吴连枝功夫了得,(这应该是76年)。而在常玉刚7,8岁的时候,17岁的李俊义就已经告诉了常玉刚,他练的是八极拳,发祥于孟村,他的外祖父和舅舅就是八极拳的正宗传人,从此常玉刚向表哥李俊义学习八极拳,并对表哥所练八极拳敬佩不已。
逻辑混乱一;到底是城关镇还是孟村镇?还是孟村大队?
二;到底是少年武术班还是训练班?还是武术队?
三;马英亮原来不是他的师父,只是个三年的教练?
这是哪对哪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陌浮生

2016-1-8 10:26:00

看到上面常玉刚写的文章说三十年前孟村大队武术队因为主教练马英亮经常外出跑业务而解散了,他们这帮学生谁也不管不问了,李俊义到他们家让他打了趟拳,然后对他父亲说;功夫没有多大长进。于是让他在冬天拜了吴连枝为师(76年冬天)。又在”常玉刚“的事迹里看到说;76年拜吴连枝为师,当年即在全县武术比赛中获全能亚军。我不明白这个‘当年”是76年的几月份?他获得全县武术比赛全能亚军的功劳属于吴连枝还是属于马英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墨君九

2016-1-8 10:26:08

当时李俊义老师也已经声名在外,怎么能说没有名气?常玉刚老师跟随李俊义老师学习八极拳,随后拜吴连枝师爷为师,这点我有考证,常玉刚老师就在孟村,而且时不时来武馆,在外面大街经常见他,去年沧州回族武术队赴宁夏银川演出,常玉刚老师是我们八极拳的领队。跟他很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